第六十章一花一叶F(1 / 1)

加入书签

三O七.老衲知之矣

雅茗相品,对坐岂是路人。

暮齿心结,示人必有胜因。

澄彻于佰生慧能自觉不自觉肺腑相倾更渐渐低首下心,当然自有原由了……

——“还未请教大德怎么称呼,哪里人呢?”

急急送走村民之后,澄彻一边给慧能斟茶,一边更是诚心要有请教了。

“不敢当。小辈阿彬,山里人。”

“大德方才说,我那专意花草茶汤徒儿,或于佛法亦有一己定见。老衲愚钝,还望大德开示一二,不知可否?”

澄彻所言极为诚恳。

“大师父,

人信佛学佛修佛,对佛是什么、佛在哪里的问题若于心不明,那所谓归依,是否终难有信,亦难有学,更难有成的呢?”

澄彻听了,片刻犹豫便起身双手合十作礼:

“惭愧呀!徒儿的疑惑,亦老衲愚迷。今日得遇大德,万望不吝垂诲。”

“大师父客气了。

敢问大师父,佛陀出世,何所因缘?”

话已至此,慧能随之起身回礼坐下,便直切正题了。

“‘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佛以此因缘出现于世。”

望着慧能好一会儿才转过神来的澄彻回答十分认真。

“说得好,大师父。

太子为求生命究竟,苦行六年不得要领。禅坐四十九日,夜睹明星大悟‘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念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念,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请教大师父,佛此感慨,何所寄意?”

“人佛性本有,觉性本具,只为妄念所迷,不能显现吧?”

“释迦牟尼是人,我也是人。释迦牟尼所悟,人也能悟。那所谓凡圣有别,请教大师父,你说它是什么,又在哪里?”

“大德意思,是说觉即是圣,迷即是凡,一切全在人一心一念?”

澄彻似有所省。

“是的,大师父。

觉即是圣,迷即是凡,一切全在人一心一念。

因此,所谓‘佛者’,便是人心‘觉也’。人若一念幡然,又与佛何异?

那心佛不二,人皆能佛并人即是佛、佛即是人,决非虚言。”

“大德是说,人若一念有觉,便当下得佛?”

澄彻于中似有恍然。

“是啊,大师父。

众生一念,佛也一念。人若不迷不妄,觉又何来,佛又何在?

佛说法四十九年,只说含生离迷离妄至正之念;佛说法四十九年,又一字未说,因为那十二部真经,皆人至正自心自性而已,故‘法者正也’。”

“‘佛者,觉也;

法者,正也。’

皆是皆在人的心念,那、那僧又是什么?”

慧能于佛于法皆归心念心性那令人思启言说,更叫澄彻有所深究了。

“大师父,

人心本净,人能觉净,僧侣无外红尘之中净心净行趣取非常之人。世俗心行若净,亦人福田,亦为世所礼敬;僧若心行有染,岂堪众生归依?

所以,僧者名苻其实,惟因惟由识心见性净心净行而已,故‘僧者净也’。”

“老衲知之矣。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终落归依人本心本性。

因此,

人修佛得佛,只一心一念之事;

在家出家,惟一心一念所存。”

于三宝归依,澄彻此刻顿觉自己有所澄彻了。

“大师父,

人自性三宝,‘自心归依自性’,清净乃智慧德相,有觉即一切智始,人因此不迷不妄着落本性本然,为僧也好,在俗也罢;雄心壮志天下也好,专意花草茶汤也罢,不仅皆是有觉之正念,皆存净心之净行,更一己自然之智有明有证。

所以,

世上许多性情中人致力专注一心所喜、志意所悦,于此之外一切无著无求,是否也是有得生命解脱、有享百年自在,此中言觉言归,是否还有多事之嫌?”

议论至此,慧能似乎亦有感慨了。

“对呀!我那徒儿于俗不妄求,于佛不执迷,随缘伽蓝,专意性情,还真有近生命涅槃妙境及百年归依自心自性正途啊。”

此时的澄彻,不但有悟慧能方才谓其徒儿天机非浅所意,更一下忆起那年人执意要换粉昙为篱笆时那痴痴神情了……

“所以大师父,《思益经》言‘不得佛,不得法,不得僧,是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其不得之旨,便是勘破了一切迷妄所求,直击人生命本然之真。此自心自性归依正道,方是佛法启人济世至深呐!”

慧能借风使帆,直指佛法究竟。

“自性三宝,自心归依自性;

修佛得佛,终在成就一己心性。

那阿彬师父,佛的三身又如何着落一心一念,又何也是人自心自性?”

澄彻虽有举一反三之思,但一生观念所缚,一时还真难完全澄彻,因此面对难得机缘,便直以师父相称进一步向慧能请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