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一花一叶G(1 / 1)

加入书签

三O八.人与这茶真的有缘哪

——最早茶叶,只一单纯解毒药草药用而已,如何就慢慢演变成了品类繁多养生之汤更人精神化育、精神寄托载体了呢……

“大师父,

万绿皆有翠嫩,

万叶皆有药性,

万绿万叶亦皆具独特香醇,为何人偏偏如此好茶呢?”

面对澄彻究底佛之三身诚恳,慧能凝目茶汤,想了又想方开口相问。

“病繁莫如人,惟因人有思。

茶为万病之药,是不是多在益人之思、益人之省。其于人身体滋养及心智开启,世上它物,或是无可替代的吧?”

澄彻于茶,不仅有知,似乎更有心得。

“说得好,大师父。

人生在世,无有不病,身心交疾,思乃万病所源,亦当万药之首。

益思之茶,于中的确功不可没,可茶与茶总有不同吧?”

“当然。

世上诸茶,风味各异,功效也有相左。

但阿彬师父,其益思品性,好像却没什么分别吧?”

“所以大师父,佛的法身,人的法身,与茶品性,也有相类之处。”

“也有相类之处?”澄彻听了一愣。

“是的,大师父。

人,

无论贵贱、贫富、智愚、妍媸、寿夭等等天差地远,但佛性本有,却是一样的吧?”

“‘法性空寂,名为法身。’

缘生缘灭之人,清净本性无二,的确没什么分别。”

澄彻于之,当然无疑。

“红茶绿茶皆是茶呀!

大师父,人正邪、善恶、迷悟、凡圣等等,是不是皆由世人自性自成?”

“阿彬师父,

贫僧有知茶的品性与人法身相类所义了。”澄彻片刻思维一下恍然。

“说来听听,大师父!”慧能满心期愿。

“茶之为茶,一样茶叶,不同制做,便成了相异茶品。之中茶不自知,也无从自主,但其一样茶叶并益人之思毫无二致。

而千差万别之人佛性本具,凡圣等等完全在己。虽那法性空寂有知有证惟人识心见性,但之中性本清净且能自觉自主无有任何不同。”

“说的太好了,大师父!

清净法身,世人本性,凡圣无有任何差异。可人于中识心见性,却有迷悟不同,因此凡圣在己,一念而已。人若觉悟一己清净本性,何又不是一念等佛法身了呢?”

“那报身呢,阿彬师父,人又何能一念等佛圆满报身?”

面对内里最大困惑,澄彻一边给慧能斟茶,一边切切究诘。

“人与这茶真的有缘哪。”

慧能端起茶盅,先言后品。

“此中缘在何处?”

澄彻闻之,又是一愣。

“茶的滋味,在人细品;茶的神韵,更人深心交融厚赠。

大师父,佛陀安住常灭寂光,有享生命完满,是不是可谓因智透彻了善恶、得失、苦乐、生死等等人那与生烦恼而得一切豁然、一切解脱、一切自在呢?”

澄彻听了,一下有悟:

“阿彬师父,你是说佛的圆满报身不离现世,或曰因智而享生命当下便是报身?”

“说得对,大师父。

佛的报身,不但在佛智慧,更落智慧开发、智慧受用。

而人学佛以求觉悟,不就为能和佛一样解脱生死、自在人生吗?”

“对呀!

醇茶滋味有享、神韵有品,的确只在有心之人。

就说世代相传那些最为简单人生道理吧,也须一己有切身经历更体味之后或才能真正受益身心。人虽法身本具,若不用心勘破无明,终还是一生烦恼无尽,那一切解脱自在有享,便决定与人无缘呐。”

“所以大师父,人若一念觉悟清净本性,便能于善恶、得失、苦乐、生死等等不著而有享生命安乐之恒、有得百年自在妙境,此与佛陀圆满报身又有何异?”

“我知化身矣,阿彬师父。”

至此,澄彻已然大悟。

“请大师父言之。”

慧能当然满心期待了。

“茶的品性,惟在红茶绿茶白茶等等具体茶色之中,若无眼前这盅香醇可口实实茶汤,茶的品性便无从谈起。

而佛的法身更圆满所报虽自性自悟、智彻智享,但若无慈悲无量具体善行,人又何从知佛学佛?

因此,善行即佛行,善行即佛的化身。”

“就这个意思,大师父。

佛性即法身,智彻得报身,善行为化身。三身集一身,一身为三身。佛的三身,全在人一念幡然识心见性。

娑婆世界里,人法身本具,觉否在己,一切惟落世间善行。此善之所以为佛化身,就在此善无我无执、无得无著,唯人至净一片慈悲之心……”

——“说得太好了!”

繁茂粉昙篱笆墙外,这时突然传来人异常激动叫好声音。

“是我徒儿!”

澄彻欣喜之中一下起身……

——晚霞散金,籐萝泛彩,粉昙辉映,更茶香氤氲里不知什么时候,那出门归来的苦益小师早在花丛背后静静聆听慧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