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听云(1 / 1)

加入书签

天暗之前,仙城之中,青宣施法收回空中的定魄珠,然后命弟子前去道宫四周的八座高台,把支撑定魄珠的法阵“八景明月阵”拆解。

八景聚灵明月阵通过八件镇压阵眼法器,勾连卫城中的子法阵支撑定魄珠升入高空,并在道宫主殿支撑神光镜幻化法意勾连万千神牌。

定魄珠在空中吸纳灵韵,在夜晚,青宣施法让其幻化为月,发出神光。

城中众人所供奉的神意汇聚到神光镜,再由神光镜反馈给八景法器。这样,所有法器便能通过神意吸纳玄冥灵韵,凝练自身。

青宣也可从中施法截取灵韵,提升修为。

定魄珠已经在高空悬挂已经五个甲子,青宣也陪了它六十年。青宣将定魄珠托着手中,这乃妙元重宝,上面灵韵流转不定,清光四射。

各卫城子阵法中也有法宝镇压,乃妙元上修托付,所以也需收回。城主各自施法回收法宝,拆解布阵之物。

天明之后,卫城中各将归真玄的人汇聚完毕,一同前往仙城道宫。

上午时分,人员汇聚完毕,青宣在前殿会见众人。

“昨夜,可有卫城遭袭?”

“禀上师,诸城内偶有邪魔来犯,均已斩杀。至于辖下村镇,情况未明。”

仙城城主回答道。

“只要卫城无事,其它的就交由前来的道友吧。”

青宣并不在意其它各地情形如何。他间单询问两句,便让各人清点回界之人物。

随青宣回界的有六十四位原本随之前来的妙元修士,还有十二真传,各城主所带内门弟子共三十二人。

中午之时,正殿前方虚空中突然云气荟集,中间一门户洞开,一团白云从中探出,降落下来。一会一队道人鱼贯而出,最后出来的是一名穿白色道袍的年轻女冠。

她下了云台后,只见云台突然变小,落入她的手中。

女冠领头走进正殿,她面容精致白皙,身形中等,最令人注目的是那熠熠生辉的双眼。

青宣正闭眼端坐正中,殿后所挂道图已经收起。

女冠走向青宣时,他轻轻睁开眼睛,然后站立起来。

女冠向他做了个道辑,“含象宫听云,见过妙元青宣道兄。”

“妙元宗青宣,见过听云道友。”

青宣回礼。

妙元宗乃真玄界七上宗之一,精修《太清元极至妙神珠玉颗经》,采灵韵练就神珠玉颗,神珠玉颗者,太阳太阴也,修阴阳大道。宗门修士大多炼就灵珠类法宝,青宣炼的却是神光镜,在妙元也属另类。

含象宫为真玄天元上宗辖下宗门,专修《上清含象剑鉴图》,以铸剑炼镜为见长。

“听云道友,既然已到,烦劳交接一番。贫道亦可回归真玄,毕竟维持通道也颇耗资源。”

“青宣道友,有劳了,请!”

两人便讨论交接了一番,含象宫除了听云这位洞真修士外,也派了两位还丹,十六位筑基,四十八位炼气修士。

他们的职责已在前来时拟定,与妙元宗众人交接迅速。

中午三时,交接完毕,青宣施法放出神光镜,用神光护住妙元宗众人,然后缓缓升起,没入门户之中。半个时辰后,门户关闭,空中一切恢复正常。

听云众人并没有相送,两人在真玄并无同门,也无交情。她乃四十年前才入得洞真,算起来还是后辈,但真玄道门尚淡泊,处世接物皆略显冷淡。况且,地壮城已无阵法可压制邪魔,她们还得抓紧时间立下新阵。

含象宫是第一次进入玄冥界,他们有意驻守地壮城六个甲子,用来煅炼法宝“含象鉴”。

含象鉴外圆内方,炼制八卦阴阳法阵于其中,擅纳日月精华。所谓“贞质內凝,湛然惟寂,清辉外莹,览焉遂通”。含象宫已炼制此鉴于真玄界著称。类似定魄珠,它也有定神安魂之功。

听云准备用它在黑暗中放射清晖,驱散邪魔。

含象鉴内含八卦,听云命众人设立两仪八卦阵,以含象鉴与她的景震剑为两仪阵眼。在道宫周围高台布置八卦阵,以法宝镇之。

听云自身法宝为景震剑,此剑贞质相契,气象攸通,运用之机,威灵有应。剑面内合阴阳,以天罡为脊,雷电为锋。天罡所加,何物不伏,雷电所怒,何物不摧。

听云又命八位筑基修士做为卫城城主带人前往布置子阵。

真玄界驻守各城池目的类似,均以炼宝为主,并通过法宝吸纳灵韵回馈自身。另外以法宝之威能震慑邪魔,护佑城池周围百姓。

众人皆前往布阵,只留下听云及其亲传弟子守静。

守静人如其名,安娴恬静,是听云二十年前所收。守静乃十三年前筑基,听云将其带入玄冥,就是因为玄冥灵韵易得,有助修行。

而此时,和安镇中,村民在收敛同伴尸首,救助伤者。死者需火化,一时间,镇外田野,火堆遍布,哭声四起。

章回识得知小河村近五百人口,有一百人被害,伤者五十有六。但这已是周围村落,境况最好的了。而村老归来时,也谈及斩魔之人,但是章凯英拜托小河村之情的人,让他们不要告知镇守。他对镇守及大户们已经无法信任,也怕他们会对儿子不利。

下午二时,天暗将至。

仙城城主还丹修士听雷来到道宫。听雷实际上比听云早十年拜入含象宫,但道门乃达者为师。听云境界更高,所以听雷现在须行师礼。

“听云上师。”

“听雷师兄,你我之间,相识多年,均以兄妹相称,此时也无须改动。”

“我已接到各卫城上报。昨夜,各卫城内只有少量邪魔进犯,丝毫无损。但外围村镇,损失惨重!初步估计,外围六十四镇,死者近五十万之多,且多为青壮劳力。边缘村落多数灭村。估计地壮城有凡人活动的区域向内收缩五十里。”

“无量天尊!我等在来临之前也曾估计妙元宗昨夜会放弃卫城以外村镇,但没想竟然损伤这么大。但并无大碍,反而对我等行事有利。今晚,我将升起含象鉴,但其威能尚且不足威慑方圆三百里。目前境况下,让民众回撤,正合我意。”

“昨夜妙元宗撤下了定魄珠,收回所有防御阵法,而且所有修士均未出卫城,就连在玄冥所收弟子,亦有不少不让出城协助百姓。而且邪魔之多超乎想象,地壮城已建成三千年,向来均有修士驻守,不时派弟子在城外黑暗区域斩妖除魔,为何仅仅一夜,竟有如此之多的邪魔?”

“个中自有缘由。你可知邪魔于我真玄修士而言,有何作用?”

“我从天元同道得知过,邪魔体内蕴有魔晶。我真玄修士在玄冥世界,并无神元,需要靠魔晶来吸纳灵韵。”

“说得对啊!邪魔秉承魔意而生,经杀戮而壮大。地壮城区区三百里区域,如若不经干涉,周遭黑暗之中,能有多少生灵,可以被魔意侵袭,又有多少生灵能被邪魔杀戮,进而又有多少邪魔得以诞生。”

“师妹的意思是?”

“师兄,我俩的谈话,仅在此殿中,出了此殿,请勿提及。师妹我也是在被命为驻守才得以获悉。”

“三千年前,玄冥各城初建,邪魔遍地,那时魔晶易得。但千年以后,城池周遭,天地滋生的邪魔渐少,我等驻守所获逐渐变少,从而驻守价值下降。而远离城池处,你可知亦非我等洞真修士可以横行的。邪魔经过大量杀戮,神元充足,便灵智自生,而后亦能纳魔意修行。其中强者,亦有可以抗衡化神之辈。驻守者所想获得更多魔晶,则须越发远离城池,危险越大。”

“一千年前,天元上宗在城池周遭千里之外设立遮天化魔阵,可将昊天镜的日光遮掩,令阵内一直处于黑暗中。在黑暗中,魔意将肆意相噬,将进入其中的生灵杀死,获取神意,从而化为邪魔。在黑夜来临,它们就会四处外出,寻找生灵,取神意壮大自身。因此大量邪魔从中而生,而由于城池周围有真玄驻守,生灵繁衍生息,乃邪魔向往之地。邪魔白日潜于地下,夜晚出没,但为明月所档,便在外游荡。”

“驻守者便可派弟子前往斩杀,以获取魔晶。而昨晚天上无月,邪魔自然大量入侵。此事也可说并非玄冥天意,而乃真玄为之。”

“师妹,愚兄迟钝,虽然天地视万物为刍狗,但人道贵生,虽然我等超脱人道,但毕竟来自人道。以我之见,此非玄冥百姓之福!也非我等之道!”

“师兄,我等来自凡人,的确不能视凡人如鱼肉。但玄冥凡人,与真玄虽为同种,但因天地不同,如今亦非同族。玄冥人善用神意,真玄人并无神意。如若玄冥人种修行,玄冥之道必异真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必须扼其于初生。但玄冥灵韵充沛,对真玄修士如洞天福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所以我等不能错过。所以真玄之策乃延续玄冥人道,但不发展之,更不让其自生道法。玄冥广袤,甚至可说超过真玄,虽说玉铭天尊以昊天镜化为白日,但你可知,其亦不可遍照玄冥。”

“天元上宗与我等有约,不得在玄冥传授真玄道法,只许传授玄冥神意运用法门,炼体功法,炼器符箓技巧。用意便是如此。三千年来,玄冥长久不变,玄冥灵韵亦为我等修行资粮,便是归功于此约定。”

“那为何还要在玄冥收取弟子?”

“维持世界间门户,耗资甚巨,每次来临人数有限。我等若是整日奔波斩杀邪魔,或是护佑百姓,哪里还有时间修行。收取弟子一来可以让其成为我等的修行协助,二来,玄冥人族可借助神意吸纳灵韵,若无上进之路,灵韵对于他们来说,用处不大,便可替我等以灵韵炼宝,三来,借助收取弟子,我等亦可遍收修行种子,待回归真玄,他们也将化为真玄修士,也可壮大真玄。”

“师兄,请谨记,我等之世界乃真玄,并非玄冥,所以道法不可传,否则此城将灭,而传法者必受重罚。请师兄亦督促众同门。”

“明白了,师妹。”

“时候不早,我们先行激活阵法,其余诸事,闲暇再谈。”

听雷出了正殿,便吩咐守候在周围高台的筑基修士准备激活阵法。

一刻钟后,天色顿失,天地回归黑暗。

含象宫法宝多为鉴剑,可见八处高台清光冲天,而正殿之上,一宝鉴升起,没入高空之中,一时间,清光大作,明月生辉。而正殿正中,一宝剑空悬,电光四起。

明月,重新归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