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大才啊【求追读】(1 / 1)

加入书签

算着时间,贾诩也该想好了……曹操倚在榻上沉吟。

【曹氏在谯县多次舍粥,声望递增】

【有更多流民,聚集而至】

【你父本打算转为暗中招募,扩张势力,但县令许颂,亲自去曹府求援,让曹氏帮助安置部分流民,你父顺势而为,趁机再次招纳流民,扩大曹营】

【你父连日来明暗并行,共招募流民,已达3961人】

【曹营初创,势力评级:癸等(起步)】

词条接连推送消息,把谯县这几日的发展,告知曹操。

此时的谯县,入夜后,曹嵩仍在书房忙碌。

他已开始让人寻访有武勇,谋略之人,进一步积蓄势力。

但更重要的是囤积盐铁,粮备。

这在现阶段非常难。

尤其是想大量获得,资源几乎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

曹氏,夏侯氏,在地方算大族了。

但粮备勉强能养现在这些人,已接近极限。

再想发展,就会被粮食等必需品限制。

曹嵩思来想去,能快速发展的方法,只有吞并。

最直接,也最快的手段,是帮儿子娶一房世家大族的儿媳,以姻亲关系初步结盟,从对方那打开突破口,获得支持,度过先期发展。

等稍事壮大,其他事才能安排上来。

不然卡在当前,想继续快速扩张,是不可能的。

曹嵩今天刚收到曹操遣人送来的东西,当即拿出来,正是一颗传讯海珠。

珠子光泽温润。

曹嵩试着在珠子表面书写,那珠子内,便浮现出一枚枚墨家构纹组成的墨工阵列。

曹操看过词条,也准备用讯珠和父亲曹嵩联系。

曹嵩的字,出现在珠子上,直入正题:

“我儿,为父上次提过,要给你续娶一房氏族之女,你考虑的如何?”

这时虞倾去暖池沐浴回来,俏盈盈的凑到曹操身边。

珠子上的字迹入目,虞倾心头一紧。

夫君要娶世族之女?

虞倾横着水润的桃花眸,瞅瞅曹操,又转回去盯着珠子。

曹操回道:“儿在洛阳已娶了一房妾室,如父所望,正是氏族之女。”

谯县,曹嵩很意外,旋即兴匆匆的问:“哪家氏族之女?”

“邺城虞氏!”

曹嵩看到字迹,吃一惊。

我儿出手不凡啊,邺城虞氏比他给曹操介绍的氏族,还要高了至少两筹。

曹嵩喜道:“虞氏第几房的女子,在虞氏地位如何,嫡出,还是庶出?”

曹操:“嫡出,长房家主之女。”

曹嵩更是高兴,但想了下,忽然觉得哪不太对,长房之女?

他对各大氏族的情况有些了解,毕竟是当过太尉的人,早年就给曹操物色过合适的。

虞氏长房之女……曹嵩的心开始突突直跳,冒出一个不太敢相信的念头。

曹操:“就是先皇妃虞倾。”

曹嵩心里咯噔一下:“虞妃,你你……我儿说的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

曹嵩良久没回。

虞倾的身份,必须要告知父亲曹嵩,后续和虞氏有了联系,需要曹嵩负责接洽。

这事情其他人都可以瞒着,但父亲曹嵩要知道。

如果和虞氏合作,很多前期问题,就有了解决的途径。

曹操派出去的人,应该已快到邺城了。

曹操先告诉曹嵩,让他消化一会,扭头见虞倾有些忐忑的在看自己:“你把我的身份直接跟阿父说了,他万一要是…我如何自处?”

“我父的性子我很了解,让他缓缓,他会想通的,和你家里联系,需阿父出面,瞒别人可以,不能瞒他。”

“哦…”

虞倾答应一声,又不禁有几分喜悦。

想到贾诩,曹操披上衣服,让虞倾先睡。

他出门来到了贾诩的小院。

贾诩坐在窗口,像是知道曹操闻讯后,会连夜过来,起身请曹操入座。

“驴肉味道如何?”曹操问。

晚上的时候,曹操被仆从告知说给贾诩的驴肉,他都吃了,还多要了份驴板肠。

“甚好。”

贾诩直白道:“上军想用我贾诩做什么?”





俩人都是洞察世事的主,反复纠结就没意思了,贾诩变得坦诚起来。

“你让侍卫通传,想跟我说什么?”曹操不答反问。

贾诩一听就明白曹操是让他先纳投名状,才好展开后续的话题。

而投名状的目标,就是调转枪口,捅董卓。

要是让别人对付旧主,多少会有些心理障碍。

到了贾诩这,完全没有。

他是那种‘专业谋士’,在其位谋其职,而不是忠心为主。

何况他对董卓,本也没有忠诚。

曹操让他纳投名状,他早有预料。

贾诩斟酌了一下要说的话:“上军你在董卓来洛阳后,数次出手,充分利用了各方形势,让董卓,李儒一时难以判断,是你在暗处对付他们。”

“但昨晚伱去找我,参与者不少。李儒即便不能确定,也会怀疑到上军你身上。”

“当前形势,有两策适合上军。”

贾诩从旁边拿过一枚白天写好的简片,上边只有一个字:走!

典韦站在曹操侧后方,见简片上就一个走字,险些笑出来。

他还以为公子费尽手段抓来的人,有啥了不起,结果和咱典韦一个水平。

这‘走’字,是典韦为数不多会写的字。

曹操看了眼,放在一边,没吱声。

贾诩解释道:“以上军之智,当看出董卓挟持皇帝,太后,控制宫禁,对各方来说,形势被动。

以我之见,上军不妨弃洛阳,往东去,有数郡之地,可待良机。”

曹操微微眯着眼,贾诩在试探他。

试探他的志向,野心,和目的。

但也是真的在出计策。

他说的‘走’,是劝曹操离开洛阳,抽身到洛阳之外。

哪管他洛阳兴衰,百姓生死,朝政混乱,都和我没关系。

曹操跳出去,坐观董卓祸国、乱政、专权,将大汉朝最后一缕气数败干净。

大乱将至,去洛阳之外,早做打算!

其他人未必能看出贾诩的判断有多准,但曹操知道,他是基于对董卓的了解,预见到他一旦控制皇帝,必定专权乱国。

所以建议曹操早些离开洛阳,占据先机。

贾诩这条献策的准确性,唯曹操能深刻领会。

因为后续的发展,一如他所料。

这是历史的见证,分毫不差。

史上的曹操,也确实在不久之后将离开洛阳,加入诸侯讨董的队伍。

要知道贾诩是身在局中,不知历史,却能对形势预判的如此之准,足见其才。

其心性也狠,洛阳如何混乱,汉王朝的兴衰,他一个简单的走字,扔的干干净净。

死伤无数,祸国乱政,与我何干?

不过他这条计策,是因为不了解曹操。

他不知道曹操早早已在家乡谯县,开始布置,方向和他说的一样。

“你的第二条策略是什么?”曹操兴致大增。

“加速推动董卓败亡!上军妥善利用洛阳形势,各方氏族,包括董卓,都不过是上军手中棋子,趁董卓乱国,而后以制董卓,居中获取名震天下的声望,以养己身,拥势而起。”

“不过,此策收获大,风险也大,且比第一条更困难。”

贾诩依然有试探的用意,很多话都没说透。

他只说了個方向,毕竟刚和曹操接触,还不确定曹操的性子,野心。

但他所说,对天下大势的预判,给曹操指出的经营方向,其准确性,几乎不输隆中对。

曹操欣然道:“我这里也有一份东西,你看看。你自己在其中选一个适合你的位置,别总想着跑。这天下,没有比在我麾下,更适合你的地方。”

身后的萧项,递给贾诩一张曹操来之前,刚写满内容的蔡侯纸。

曹操话落便离开了,已经没必要问具体怎么捅董卓。

贾诩拿起蔡侯纸,看上边的内容。片刻后,砸吧了一下嘴。

曹操写的,竟和他刚才的献策,不谋而合。

第一条觅地经营,早在老家谯县展开。

另外就是筹建霸府,文武两脉,下设诸多分支。

贾诩看后,很快找到一个位置,适合自己,没别的原因,就是安全。不用对敌,躲在背后谋划布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