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童子兵(1 / 1)

加入书签

岑丹初统领督标左协,就可以设立中军了。

一般来说,中军设坐营官一员,专管后勤、兵员事宜,另有军医、马医、弓匠、箭匠、吹鼓手、火药匠、裁缝等属员。总人数约三四十人,职能与现代军队的营部十分类似。

丹初的面子大,特意请示焦琏,招募了五十二名童子兵,充实中军。这些童子兵名义上是辅兵,有一半是他在黄沙镇的同学,另有一半是桂林城外的孤儿。

武将笼络部下,常常收取养子,乃至养孙。

譬如,毛文龙做东江镇总兵时,曾收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为养孙。孔有德投降满清后,晋升为藩王,仍对毛文龙非常感激,“每言(毛)大将军时事,辄于色不自胜”。

再如,张献忠统帅大西军,全靠四位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

焦琏为人坦荡,出身于武将世家,不屑于此道。但他笼络陕北标兵,厚待标营子弟,同样不遗余力。

岑丹初手下日盛,也该培养自己的班底了。他出身于童子兵,培养班底不妨从童子兵处着手。

这是从后世太平军中得到了启发。太平军就曾广设童子兵,称为“牌尾”。

很多太平军大将亦出身于童子兵,譬如英王陈玉成、慕王谭绍光、护王陈坤书、首王范汝增、偕王谭体元等。范汝增年龄最小,参加太平军时仅十一岁。陈玉成更是少年得志,还是童子兵时,就率队夜袭武昌,夺得首功。

丹初出身低,不像焦琏那么多顾忌。以他的年龄和资望,固然不足以收取义子义孙,培养点童子兵,总说得过去吧。

标营缴获特丰,训练也多了起来。中军不必参加训练,童子兵都集中起来上课,学习识字和算术。

军队训练有小操、大操,童子兵亦有小考、大考。今天是小考之日,丹初特意来到中军,查看童子兵考试。

“琢如。”一名中年儒生正在监考,见到岑丹初过来,从容作揖行礼。

丹初连忙回礼,说道:“士龙兄。”

儒生名叫何云,字士龙,苏州常熟人,原拜钱谦益为师,算是瞿式耜的师弟。钱谦益做了贰臣,何云与他断绝师生关系,追随瞿式耜来到桂林,担任士耜的幕僚。

常熟人文昌盛,瞿式耜德高望重,身边聚集了一批常熟籍的仁人志士,譬如严炜、王奕昌、许士骥等。何云学问渊博,被瞿式耜派往丹初军中,帮他赞画军务。

“孩童听话吗?”丹初问道。

“呵呵”,何云苦笑一下,说道:“你看那两个孩童。”

丹初认出来了,一个是岑勇,另一个叫杨方,都是标营孤儿。

岑勇是他堂弟,杨方是他发小,都不是读书的料,对考试很抵触,被何云罚站在前面。

“不争气!”丹初动怒了,对一旁的亲兵说道:“拉出来,打二十军棍!”

“琢如!”何云大吃一惊,劝道:“何必如此!二十军棍打下去,孩童都起不了床了。”

“不吃棍棒,不长教训。”岑丹初不为所动,亲兵上前,果真杖责起来。

岑勇和杨方自小顽劣,小有才。岑丹初招募童子兵,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还让他们做了伍长。如今,他们带头抵制考试,老师威信何在?读书识字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啊!啊!”

杨方惨叫连连,岑勇咬牙忍痛,一声不吭。丹初冷眼旁观,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童子兵们见状,大气儿也不敢出,个个端正坐姿,苦思冥想。几个平时不认真听课的,此刻写不出答案,大为紧张,后悔莫及。





打完军棍,岑勇挣扎着起来,说道:“大哥,弟不愿做童子兵,愿编入标兵,上阵杀敌。”

丹初一脸严肃,喝道:“军营之中,以职务相称,不许喊我大哥。”

“诺,协台。”岑勇诺诺,脸上仍是不服。

看他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丹初语重心长地说道:

“你以为我统领左协,靠的是战功?我的战功从何而来,上阵杀敌吗?非也!上阵杀敌只是匹夫之勇。我能立下战功,靠的是书本中的韬略。当初在黄沙镇,我若不认真读书,岂能受到爵帅的识拔?岂能因缘际会,立下这许多战功?”

想到黄沙镇的往事,岑勇无话可说。那时候,大家都是标营的孤儿,一个比一个顽劣。爵帅请塾师授课,孩童们没一个认真听讲的。

倒是堂兄岑丹初,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如饥似渴地读书,又得到爵帅的赏识。几个月下来,他由童子兵而标兵,由标兵而队长,由队长而游击,如今手上也管四五百号人了,真是令人艳羡!

“去,现在去拿卷子,给我做!”

“诺。”岑勇和杨方有气无力地答道,扶墙进入屋内。

何云苦笑一下,说道:“琢如这番杀威棒,比某苦口婆心相劝管用多了。”

岑丹初摇摇头,眉宇间透出坚定和执着,说道:“孩童顽劣,不打他军棍,不能杀住他的浮气。今天,我在这儿唱黑脸,士龙兄事后唱红脸。棍棒之下出孝子,士龙兄不必心软。若有孩童不遵教诲,你该打打,该骂骂。

“眼下时局紧张,一切都要从紧从严从快。童子兵也是兵,进入督标左协后,暂时不用参加训练,若再不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就得以军法严惩不贷。”

何云点点头,若有所悟。这年头,武人抬头,就连童子兵也不好管教。岑丹初这一套,确实有用。

何云以《三字经》为启蒙教材,每五天一小考,每次考四十八个字。

这是第二次考试,默写四十八个字:“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时间到,试卷相继收回。岑丹初也不给学生多废话,说道:“这次,我亲自审卷,错一个字,打一军棍。若是全错,打四十八军棍。以后就按这个规矩来。”

……

“岑勇。”岑丹初声音冷冽,面无表情地点了堂弟之名。

“有。”岑勇心知考核成绩不好,回答有气无力。

“错十六字,打十六军棍。”

岑勇已经挨过二十军棍,再加上这十六军棍,怕是明天要起不来了。

“诺。”亲兵都打累了,几乎每个童子兵都要挨打。他们知道丹初在气头上,心里可怜童子兵,下手时雷声大雨点小。

丹初看在眼里,并未点破。

打完军棍,时已接近中午。丹初走上讲台,目光如炬,把童子兵们扫视一遍。他面色威严,眼神犀利,再也不是那个曾经的玩伴了。童子兵们都不敢直视,畏惧地低下头。

丹初沉声道:“从今天开始,每个人都要端正学生态度,珍惜机会,勤奋学习。明天,我会派一个老兵过来,专司管教之责。若有不从,军法从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