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好的开始,还需要快马再加一鞭(1 / 1)

加入书签

听见周韬的问话,曹一天稍微怔了一下,便接过笔记本。

字迹清秀,整体舒淡雅致,笔划柔中含劲,虽多取弧势,而毫不俗媚,颇有几分丈夫气,事业心果然很强。

“好字,不过关于那件事,我个人觉得不宜宣扬,最好还是去掉的好,毕竟不止我一人受到牵连,说了反而不美。

另外关于恋情方面,也没有什么可以说的,还有就是关于我要发行新专辑的事情,是不是可以提上一提。

就这些了,周韬你看是否合适?”

周韬闻言,略作思索,便点了点头。

“好的,曹总,就按照您说的办,采访中间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咱们可以随时中断,毕竟不是直播。”

“你是专业人士,我这人信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节奏由你把控。”

“多谢曹总。”

“等会采访的时候,千万别叫我曹总,我是72年的,应该比你小一点,你叫我一天就行了,要不被人说我太市侩,跟我这作家的身份可不匹配。”

听着曹一天的自我调侃,周韬对他的认识又多了一层,距离感也少了许多。

“曹总您考虑的对,我比您大四岁,等会采访的时候,那我就冒昧称呼您为一天,希望我们接下来的采访能够顺利进行。”

“那咱们算是同龄人了,别用敬语了,这样咱们聊起来会更加的顺畅。”

这时王金花下楼走了过来。

“曹总,周老师,场地布置好了,要不咱们去看看?”

曹一天站起来,做了请的姿势。

“周韬,请。”

“多谢一天,你先请。”

王金花作为经纪人,自然对曹一天的事情了如指掌,尤其是男女之间的事情,自己这才离开多大一会,都可以相互直呼其名了。

速度可真是快的,不愧是我的老板。

自己老板的爱好自己清楚,不过还是要找机会提醒一下,人家毕竟是有夫之妇,又是在媒体工作,比较容易出事。

经纪人这种工作,就是糟心,摊上这个老板,事业是真省心,但是生活上是真让自己有点无言以对。

深度寡人之疾患者。

场地布置不错,背对玻璃幕墙,正好能在镜头中能看到皇城宫墙,二人坐在沙发上,调整了几次机位之后,便开始进入正题了。

“一天,你好,感谢你今天接受京城电视台的采访。”

“周韬,你好,我也很荣幸接受采访。”

“一天,据资料显示,你今年正好二十周岁,京大历史系已经毕业一年,从90年到今年两年时间,出版了《曹一天眼中的大明》和《曹一天眼中的三国》两。

目前两的销量已经突破了220万册,对于你在弱冠之年取得这样的成就,不知道有什么想要分享的。”

“分享谈不上,侥幸二字更能代表我际遇,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社会发展的红利,人们接受新事物的宽容度越来越高,才有了这样的成绩。

就拿大明这本来说,当时受到了不少业界前辈、同行的批评,说什么的都有,争议最大的一点就是不够严谨,带有很多的个人色彩。

不过我倒是觉得正常,这本就不是历史书,充其量就是一本有趣的通俗读物,当然三国这本也是一样的。

其次,要是因为这两,能让人们对历史感兴趣,从而真正的正视历史,即便是再多骂我几声,也是值得的。”

“听得出来,你的内心很是豁达。”

“不是豁达,而是做为作者,当作品出来的时候,就要接受正向的和反向的评价,赞美也好,批评也罢。

归根到底是思想的碰撞,能引起人们的思考,这样做为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一个作家能有此收获,就已经满足了。”

“可能是就是你这种心态,才能写出这样的书,我也搜集了不少关于这两的评价,基本上还是鼓励、赞扬的多,譬如。。。”





“啊,太过言重了,三国演义是一本鸿篇巨著,位居四大名著之列,我的书不敢与之并列,不过还是要谢谢看书的人。”

“一天,你真是太谦虚了,这两加起来有200多万字,你两年多时间就写完了,而且我还听说,现在你开了公司,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其实这也是我的一次尝试,我觉得文字的魅力最大,但是现在人都这么忙,读书的时间肯定少于是就想。

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跟大家交流呢?

因此,就开了一家公司,公司旗下有唱片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等等,当然这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我在此谢谢他们。”

“那是真够齐全的,那你会为了经营公司,而放弃创作吗?”

“当然不会,容许我打个广告,这个月底我创作的十二首歌,会以专辑的形式发行,还请大家多多关注。

我觉得创作不一定是写小说这一种形式,创作歌曲、电影、电视剧也是一样的,更多的是传递我个人的理解、想法,不会拘泥哪种方式。

也不会以小说作家的身份定位自己。”

。。。。。。

“最后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你对经济发展有自己独到见解,不知道你对当下经济有什么看法?”

“哈哈,你这是抬举我了,我不过是一个二十岁的少年,换句话说,我还是个孩子,说的不好,还请见谅。

我个人觉得从打开门窗之后,我们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通过引进技术、资金等给我们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而从今年开始,我觉得发展的速度会更快,因为在经过长达十四五年发展,国民资本有了很多的沉淀,如今进一步的解绑,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动力,虽然这里面有好的变化,当然也有坏的变化,但是归根到底还是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总要承担一定的成本。

发展才是硬道理,整个世界都在积极发展,我们作为世界上有数大国,应该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有力的角色,当然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一定不要忘记历史,要从历史的发展中汲取养分,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

“说的很好,发展才是硬道理,很是发人深省。

好的,谢谢一天,今天我们的采访到此结束。”

等着设备关闭之后,二人握手。

“周韬,谢谢你的采访。”

“不客气,能跟一天这样的青年才俊进行交流,也是我的荣幸。”

“哈哈,不敢当,王总,我有个提议啊,周韬这么专业的记者、主持人,我们一周后的公司搬迁暨专辑发布的发布会,可不可以邀请周韬来主持?”

虽然王金花觉得曹一天心思不纯,但还是选择支持。

“曹总,我觉得您的建议非常的好,就是不知道周老师到时候有没有时间?”

周韬接到邀请的信号,也觉得自己能结交曹一天这样的人脉,会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会有帮助,不假思索的就点了点头。

“非常感谢一天给我机会,贵公司的发布会一定是非常隆重,能有这样历练的机会,我自然不能拒绝,只是怕我能力浅薄,耽误你的正事。”

“我相信我的眼睛,你一定可以的。”

如此斩钉截铁的认同,周韬对他的好感度又提升了不少。

“我一定会尽力而为。”

晚上一起吃了饭,几杯红酒下肚,称呼变得更加的亲切了,开始姐弟相称了,嗯,不错,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还需要快马再加一鞭。

王金花则是很兴奋。

这篇报道出街时,一定会给公司接下来的宣传开一个好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