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天价代理费(1 / 1)

加入书签

第151章天价代理费

“同理,只要做了全国总代理,便意味着,以后整个大明,你便是扬州玻璃的独家销售。”

杨宪看着沈万三,开口笑道:“怎么样,是不是很心动啊。”

这种品质的琉璃,全天下独一份,绝无仅有,根本不愁卖。

利润更是高到离谱。

如果整个大明,就一家卖,等于是垄断。

对于生意来说,垄断便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富。

就算是傻子也知道做这个代理商能够挣大钱。

如果换作一般人,听了杨宪的话,怕是已经飘起来了。

也就是沈万三还能保持冷静。

整个谈判过程,几乎全程被杨宪牵着鼻子走。

在商海浮沉了大半辈子的沈万三,今天总算是开眼了。

“我这边能够给你提供的支持,就是保证琉璃器的品质,还有不断货……”

末了,杨宪还不忘提醒道。

而仅仅只是购买一个销售资格而已。

杨宪接着开口道:“沈老先生如果实在觉得这五十万两白银风险太大,你在承接了江南地区总代理后,可以找各个州府的富商,卖给他们次一级地区的玻璃售卖代理权。”

之后二人又聊了一会儿。

在沈万三看来,显然还是江南地区的五十万两白银要来得更加有性价比。

杨宪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开口道:“很简单,只需要交一笔代理费即可。”

多少?!

沈万三整个人都傻了。

“江南地区的代理,五十万两。全国独家代理的话,两百万两白银。”

到时候万一给别人和杨宪签了这个江南地区的独家代理,怕是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全国代理50万?”杨宪笑了,他伸手指着木架上的那些琉璃器,开口道。“不是我吹牛,我现在就直接让人把这些琉璃器给拉倒西域去,怕是都不止赚这个数。”

和聪明人合作就是轻松。

这种影响力会连带着辐射其他生意,这点沈万三心中很清楚。

“可这还是太贵了,况且还只有三年时间,如果是全国代理那还能接受。”沈万三开口道。

代理商制度,放在明朝毕竟还是太超前了一些,沈万三他们一时无法理解也是正常的事情。

沈万三谨慎道:“敢问神侯大人,不知做这个江南地区代理需要付出什么条件,做全国总代理又需要付出什么条件。”

“代理费用的话,我这边只收白银、黄金。”

听了杨宪的话。

沈万三祖孙三人眼睛都瞪大了眼睛。

沈万三怕他现在不和杨宪合作,之后很快就会有别人找上门来。

杨宪点了点头,一副理所当然道:“这五十万两白银,还仅仅只是三年的代理。”

从赚取第一笔钱的时候,沈万三便早就明白一个道理。

“杨大人,仅仅只是一个售卖资格,就要收取五十万两白银?”

典型的错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要是让别的家族靠着琉璃生意在江南快速崛起,其影响可不会仅限于琉璃生意本身。

沈万三咬咬牙,道:“五十万两,就五十万两,杨大人,这个生意我接了。”





杨宪开始给沈万三画大饼。反正到最后能不能卖出去,全靠他们自己的本事。

因此当杨宪提出代理商这个概念时,沈万三便已经没得选择了。

沈万三抬头看着杨宪,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传闻中的杨宪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吗?

怎么看起来,比自己还要来得更像是一个商人。

这笔账,对于沈万三来说,很容易算。

杨宪便因为有公事的缘故先行离开了。

并没有直接拒绝,这就表示在他看来这笔买卖还有的赚,不然早就掉头走了,还用得着像现在这样干耗着吗。杨宪对此心里一清二楚。

杨宪看着沈万三,笑眯眯道:“沈老先生不再考虑一下做全国总代理吗?”

如果有,掉的也只会是铁饼。

因为无垢琉璃只有杨宪这儿才有。

自己还没开始赚到钱,就要先掏出五十万两白银,从商数十年,沈万三还从没做过这样的生意。

那就是天上不会掉馅饼。

就是能直接把人砸死的那种。

即便沈万三是大明首富,可这风险还是太大。

占全国一半以上赋税的地区,代理费用却只要全国代理的四分之一。

一旁的沈霞在听了杨宪的话后,同样表示非常不理解。

“这给你们沈家带来的利润可远远不止这五十万两。垄断这种品质的琉璃意味着什么,沈老先生不会不清楚吧?”

沈万三只是他的代理而已,要是他们实在不行,再换一个就是了。

可偏偏,他没法拒绝。

况且,杨宪也相信大明首富的实力,这生意基本不可能会黄。

“比如你可以以十万两白银的价格,兜售杭州地区的代理权。”

要知道全国总代理可是200万两!

要知道这五十万两白银,可不包括货物的货款。

杨宪见沈万三态度坚决,知道再劝也没有效果,当即笑道:“沈老爷子,那就提前祝咱们合作愉快。要是没事的话,咱们现在就去把合同契约给签了吧。”

要知道杨宪那个卖琉璃的告示,可是贴得整个江南都是。

见沈万三有些被说动了,这个时候就差临门一脚。

生意还能这么做?!

沈万三那张老脸,抖了抖,勉强笑道:“不用了,多谢杨大人好意。”

开玩笑,要是这么多钱,收大明宝钞的话,不得亏死。

“沈老先生,琉璃器这行和古董类似,赚的可都是暴利。你们江南有多少富商大户、乡绅士族你比我要清楚。”

甚至会靠着这个,影响到他沈家在整个江浙的地位也说不定。

放在后世的话,可是整整十几亿元了。

最后签完契约后,沈万三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好像是被人给卖了一样。

之后后续具体琉璃生意推进,自然另有专门人员与沈万三这边对接。

沈万三一介商贾,人主人都走了,自然也不好在人扬州知府的府衙继续逗留。

而且沈万三也要好好规划一下,接下来的琉璃生意该如何展开,毕竟三年五十万两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