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金陵第一制造局》(1 / 1)

加入书签

黄子澄虽然躺下了,但还是能看得出他脸上的一些微小动作,比如那微微颤抖的眼皮……

所以他不是真的晕过去,而是装晕。

不管是黄子澄灵光一闪想出了这个办法,还是庙堂之上一直有装晕这个传统,曹玮此时都不好再依依不饶了。

所有人都知道,黄子澄是装晕,但一个正三品的太常寺卿肯不顾身份的躺在地上装晕,这本身就是一种认怂的表现。

如果曹玮此时还不肯放过黄子澄,那就有些不识进退了。

自黄子澄那么干脆利落的闭眼躺在地上之后,现场一下安静了许多。

曹玮朝众人摊了摊手,示意黄子澄晕倒和自己没有关系。

“黄大人身体可真是好,倒头就睡……”

“噗嗤!”有人被曹玮这句话逗的没忍住,笑了出来。

其他人虽然没有笑出声,但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憋的也很辛苦。

躺在地上的黄子澄眼角已经微微湿润,他活了四十二载,何曾像今日这般憋屈过?

他堂堂正三品的太常寺卿,居然沦落到了倒地装晕的地步!

这个曹玮,简直太过可恶!

虽然一开始是他在故意针对曹玮和曹玮研造的火车,但他选择性的遗忘了。

曹玮只不过是一个农夫,就该老老实实的被他拿捏!

说起黄子澄为何从朱元璋的寿宴上,在听到曹玮这個名字之后,就频频展示出他的攻击性。

原因就在于前几日朱允炆和吕氏查出了曹英的身份,自然而然的,曹玮也就进入了黄子澄几人的视野之中。

在寿宴之上,黄子澄听得严震直说出曹玮这个名字,再看当时朱元璋的反应,他便觉得该做点什么……

之后,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黄子澄的预料,最终落了个躺在地上装晕的局面。

如果能给黄子澄一次重来的机会,他多半不会像之前那般嘴硬了。

闹剧随着黄子澄的倒下告一段落,朱元璋十分随意的摆了摆手,“把他抬到一边去。”

几个离得近的官员,七手八脚的将躺在地上的黄子澄抬走。

随后,朱元璋看向曹玮:

“此次研造火车,你等功不可没,说吧,想要什么?”

众人屏气凝神,关键时刻来了!

大明以武立国,素来注重军事。

曹玮这次研造的火车,对于大明来说意义非凡,甚至可以彻底改变大明军队的整体机动性!

这样一份大功劳,足够给曹玮换一个高官!

再加上之前工部研造的巨大孔明灯,听闻也是出自曹玮之手……甚至曹玮能借此功劳封侯也不是没有可能!

难道,大明真的要再添一位异姓侯?

就在众人暗自猜测之际,

曹玮朝着朱元璋深深一躬身,道,

“陛下明鉴,草民一众人等所做之事,一心为了大明,然,吾等不敢居功,只求日后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陛下若是能给兄弟们一些生活上的保障,草民等便感激不尽了!”

曹玮的回答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

就这么简单?

这样一场泼天的富贵功劳,曹玮就这样拒之门外?

“对了,此次火车的研造,严尚书同样出力不小,若是没有严尚书的鼎力支持,恐怕火车就不能在陛下寿辰之前造出来,为陛下贺寿了。”曹玮复又说道。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又转向严震直。

这家伙走大运了啊!

俗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曹玮的身份是农夫,真要赏赐起来确实有些难度。

可严震直是朝中二品高官,什么赏赐他都能接得下啊!

同时众人也看清楚一件事,曹玮这厮能处!

这样一份大功劳,曹玮自己没要,却把严震直推了出来,这事办的讲究啊!

曹玮的制造坊充其量就是民间一个大点的作坊,此次扬名之后,难免会招人眼红针对。

严震直在此事上得了好处,日后肯定处处照顾曹玮的制造坊。

这样一来,初次扬名的曹玮既不用担心被人惦记,还给足了严震直好处。

曹玮的这一手以退为进,着实有些门道。

曹玮的回答出乎其他人的预料,却在朱元璋的预料之中。

他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后,道,

“既然如此,你们制造坊的所有匠人,都可领朝廷十五石禄米,此事找工部就行,除此之外……你这制造局还没个名字吧?咱便赐你《金陵第一制造局》,择日差人把牌匾给你送来。”

“草民叩谢陛下圣恩!”曹玮带着一众匠人,朝着朱元璋恭恭敬敬的行礼。

在场的众人闻言,再次咋舌。

《金陵第一制造局》!

光是这一份御赐的牌匾,都称得上是价值千金了!

另外,

大明九品官的年俸是白银三十三两,加禄米十六石多些。

虽然没有银钱赏赐,但朱元璋能给匠人们一年十五石米,已经是足够优待了,起码让这些匠人们家中可过的富足一些。

看得出来,朱元璋对曹玮的这个制造坊很是看重!

“严爱卿。”说着,朱元璋又看向严震直。

“此次你功劳不小,咱便照老样子,赐你布帛百缎,良田五百亩,加一年俸禄,如何?”

“臣谢陛下圣恩!”严震直同样恭敬的行礼。

身为工部尚书这等高官的严震直,自然是不缺吃穿金银等物,朱元璋赏赐给他的布帛、良田、俸禄这些,在物质层面上只能看做锦上添花。

但在精神层面上,朱元璋会赏赐他是因为他立了功,这份功劳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若不是严震直已是工部尚书这等位极人臣的二品高官,此次说不得就能往上更进一步。

然而工部尚书这个位置严震直做的很好,朱元璋不好去动他的官职,只能象征性的给出些财物赏赐。

“儿臣恭贺父皇,能在寿辰当天喜得火车这等神物,我大明必定武运昌隆,千秋万代!”

秦王朱樉适时站了出来,率先朝着朱元璋贺喜道。

其余的在场众人也纷纷跟着高呼:“武运昌隆,千秋万代!”

“哈哈哈哈,”朱元璋忍不住开怀大笑,今天这寿辰过的很有意思,很好!

“回宫!”

朱元璋一令之下,百官纷纷涌出制造坊的大院。

“你跟着来……”曹玮抬头,发现朱元璋正看向自己。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