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兰质蕙心(1 / 1)

加入书签

乐音变幻,尚秀芳身着浅黄束腰,一身锦绣罗衣,缓缓的舞了起来,歌声随舞而动。

素颜粉面,未施任何脂粉,却眉目如画,如明月般柔美。

她的秀发随意挽在头上,隐见水光,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纯洁白净得令人心醉。

悠扬歌声而起,她婉转唱道:“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歌声中透露出一种自由、闲适而略带忧郁的韵味,展现出一种无人能及的清新雅致的情感。

声腔技巧无可挑剔,配合动人无比的表情,谁能不为之震动?

她又深情唱道:“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歌声引领在场众人穿越到音乐的奇幻世界,她那迷人的嗓音灵活地驾驭着不同的唱腔,展现出丰富多姿、难以言喻的深度与韵味。

在声音低回时,她能引发深藏的情感,如同汹涌的海潮席卷每个人的心灵,直至心灵的堤坝被完全淹没。

然而,最让李天齐深受感动的,是她那自然流露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美态,那种放任与慵懒中透露出独特的魅力。

她的歌声和舞姿都充满了无与伦比的魅力,令人沉醉其中,心驰神往。

李天齐不禁感叹,这样的女子真的是人间绝色,无论是她的容貌、气质还是才情,都让人无法抗拒。

一曲既终。

乐声倏止。

隔了好半晌后,全场才“轰”的爆发出热烈掌声,众人纷纷起立,交口称赞。

王薄赞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不知尚大家如此美妙的曲词,出自哪位名家?”

尚秀芳轻轻低下螓首,显露出优美而又白皙的玉颈,柔声答道:“王公请勿见笑,此曲由妾身独创,词乃取自某民间传唱甚广的小调。”

王薄欣然道:“我心中早已明了,只是想听尚大家亲口证实罢了!才女之称,果然名副其实,尚大家请先入席。”

众男土纷纷离席少许,待这美貌出众,才艺超群的国色天香坐好后,始敢重新入席坐下,以示尊敬。

给她坐在触手可及的身旁,李天齐鼻尖顿时闻到一股淡淡的幽香。

此女气质,容貌之美超乎了他的想象。

尤其那双修长笔直的大长腿,最是深得他心。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尚秀芳身上,但没有人敢露出色相的样子。

一方面是因为她高贵的气质让人敬畏,另一方面是害怕被她看不起;那样就永远失去了赢得她欢心的机会。

王薄首先介绍她与各人认识,轮到李天齐时,尚秀芳美目滴溜溜的在他脸上打了个转。

娇笑道:“王公不用介绍哩!刚才李公子的剑法让秀芳这个不会武功之人都动容哩。”

她不仅口齿伶俐,谈笑风生,而且深谙取悦人心之道,她的赞美亲切而不露痕迹,实属走遍大江南北的杰出清信人。

李天齐在近处观察,更觉得她像一朵盛开的玫瑰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风姿绰约,话语节奏快慢有韵,随口一句应付的话语和那动人的身态,都使人如痴如醉。

而最动人的则是她眉梢眼角的细腻表情,透露出一种迷人的风情,使人陶醉其中。

当然最让李天齐心动的还是那温柔醉人的女性气质,这是一种温婉如水,可融钢铁的柔情。

听到尚秀芳的称赞,李天齐口中应付道:





“尚大家的天籁之音,使人如饮仙琼,在下沉醉不已”

心中则想到这尚秀芳的身份在大唐中一直成谜。

其父亲,母亲和李渊、岳山、祝玉妍、东溟夫人单美仙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深得李阀家族的厚爱。

尚秀芳见他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心中大讶。

她今年虽然只有二十一岁,但自从十三岁开始便已经出师并开始卖艺,什么样的男人她都见过。

尤其是像李天齐这个年纪的男子,很少有人见到她而不为之倾倒的。

而眼前这个被知事郎特意安排在身旁的贵客,却神情平淡如水,只刚刚在她载歌载舞时,才露出瞬间的惊艳之色。

尚秀芳身边之人借着歌声的话题,都延伸讨论起了乐器,但目光却都有意无意的放在尚秀芳的身上,以期高论获得她的青睐。

李天齐虽然是個艺术生,但是他学的却是表演专业,对乐器一窍不通,根本插不上嘴。索性完全不参与,只是静静的坐着,体内真气似有似无的奔流而过,修习起来。

尚秀芳瞧得众人对乐器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的空档时。

臻首凑近旁边李天齐耳边低声道:“李公子神游外物,不知是否心中正想着别的女子呢?”

这种有点近似打情骂俏的话,对尚秀芳这惯于与各式男人打交道应酬的名妓,实是平常不过的事。

李天齐亦是见多识广,遂也调笑道:“是正想着小姐你哩!”

尚秀芳兴味盎然的道:“妾身有什么好想的?”

芳心暗笑原来你这人和其他好色的男人并无二致。

李天齐笑道:“因为小姐使我想起了一个人和一首诗!”

尚秀芳一愣,随即眼中溢彩流连道:“妾身使李公子想起了哪个人呢?”

李天齐眼现回忆之色,轻声道:“这个人,她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被称为古今四大美女。”

尚秀芳玉手捂住樱唇,芳心微颤,浮出别样情绪。

“通晓音律,能歌善舞”

旁边王世充之子王玄应,看两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心中不由对李天齐生出嫉妒的念头。

插嘴道:“李宗师对胡乐怎么看?”

李天齐随口敷衍道:“胡乐,当然是非常好了。”

王玄应似看出他对乐曲,器具方面的一知半解,追问道:“还请李宗师赐教,好在哪里?”

李天齐对这二代的争风吃醋,急于表现,有点好笑,哑然失笑道:“尚小姐乃音乐方面的大家,我就不在她面前班门弄斧了。”

尚秀芳正对李天齐刚才所说的“一个人、一首诗”充满好奇,突然被王玄应打断,心中不快,但是脸色却未表现。

只是柔声道:“李公子试说一二好了,不论胡乐也好,还是天竺、龟兹、疏勒、安国、高丽的音乐舞蹈都各有特色异采。”

“看法和感受,皆因人而异,不分高下。”

她真是一位兰质蕙心的女子,一句“因人而异,不分高下”为李天齐扫清了被人轻视的可能。

即使李天齐确实不懂胡乐,回答的不好,也可以说是他自己的感受,没有高下之分。

这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展现了她的善良和智慧,令人敬佩。

李天齐心潮澎湃,这样温柔似水,兰质蕙心的女子怎能不让人心动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