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配平(1 / 1)

加入书签

杨回挥了挥手,示意他赶紧去另一边。

凌壹想再说点啥,顾忌她刚死了爷爷,事不急于一时,点头起身刚走出两步,杨回按了按钮,帘子抖开来将人挡的严严实实。

这次飞机落地在民用白芸机场,下午时间段。

凌壹以前上学的时候没少在这出入,到了熟悉的地方,人彻底放松下来。

本来以为是去谈个事,这一来一回,搞的跟奔丧一样,一连数天都有些神经紧张。

过了闸口,杨回惯例有专人来接,“你可以休息两天再上班,除非有人找你”,说完这句话她上了车,两人就此分道扬镳。

凌壹背着背包走出机场,熟练的叫了辆车往自己住处去。

坐上车后,打开手机,点出凌进的聊天框,在几天前的对话内容上看了几秒钟。

惯例是周末要回去的,但是前两天在国外,只能跟凌进说“工作出差,过两天回”。

凌进问:去哪出差啊,路上小心点。

凌壹:很近,没事,好几个同事一起。

后续再没有内容,“我今天回到光轴了”,凌壹报了个平安,但这会应该是凌进的上班时间,他不一定会回信息。

普通人之间的父子关系,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凌壹将手机放下,第一次不想在车上刷网络信息,也没躺下,而是靠在座位上,闭着眼睛。

不得不说,此行还是大开眼界,复盘过程,和杨家人的对话,自己一直处于下风,尤其是那个杨晟。

我能改变世界,吗?

而今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呢?眼前有车水马龙,霓虹交织。

在视线不能及的地方,互联网展示着各种千奇百怪的场景。

山区七八十岁的老农挑着满满一篮带虫眼的菜想卖五块钱。

厂里十六七八的男女抓着针尖大小的螺丝往主板上安。

高楼里一瓶20毫升的酒水卖出天价。

四合院一株寸余高的苗木开口百万。

冬欧战事未歇,残肢断臂伏在硝烟残火里

嘻非乱象持续,披头散发蹦跳着喊天可怜见。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早就比人与鱼之间的差距大多了。

我们在进化,他想,血都在沸腾,一直在进化。

区别只是,上岸的鱼,有的长出了脚,有的窒息在泥中。

自然的进化是无序的,适者生存,人类的进化是可以挑选的,他应该要尽快拟个名单给杨回。

回到自己住处,洗了个澡,人放松了些,不多时门外有人敲门,是送快递的。

这个行业的最后一站依然是快递员为主,并没有出现无人机送货,也没出现机器人代替。

非要说区别的话,应该是转运点的分包系统更完善了,自动流水线和设备配合,可以自动识别运单内容,按需将货物分门别类,传输去它该去的位置。

更快,更精准,成本更低。每百万件快递,大概可以省下20个人工。另外就是小区里的寄存处越来越多,导致送货上门需要额外加钱。

这是良好的经济循环,从转运点省下来的人工无处可去,就换一种方式赚钱。

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体并没有改变,平台的一切支出都来自于用户利润,所以是在转运点给操作工发工资,还是让操作工上门直接问用户要钱

对于用户而言,世界上从来没有免费的服务,如果有,那只是它的收费过程不明确。

二者之间,在凌壹的眼里区别不大,他是个中间人,一边为平台设计规则,一边又作为用户被规则限制。

好像两边都有道理,每个人都配得上ta应得的苦难,反正生活就是这样山不转水转,你在东边受罪,那去了西边,也得受一受。

用户负责掏钱,永远掏钱,平台负责盈利,永远盈利。员工员工是另一个平台的用户。

在门外拿了包裹包括打开,全部都是各种老式通信设备,其中包括两台上个世纪的通话设备大哥大,卖家承诺自身功能正常,保证开机。

这玩意儿普通人拿到手除了收藏,肯定没别的作用。

其通信原理是模拟信号段。前几天查阅的时候,资料显示在2001年,模拟移动电话网被全部关闭。

不过,所有的通信系统都是人写出来的,在正式使用之前,信号需要在仿真环境里进行无数次通信测试来评估系统性能。

这里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场景,不同质量,误码丢码等等。

这就意味着,任何信号都可以在电脑里一比一还原,他可以在自己的电脑里写一个模拟信号,然后用数字模拟转换器(dac)将生成的模拟信号转换成大哥大可接收状态。

这样大哥大就能进入使用,当然无法与别人通话,但是自用足够了。网络上有大量的模拟信号开源库,不过需要花点时间研究。

这两台设备是最后的备选方案,凌壹先把它放在了一旁,拿起另外一套老年人监护报警器。

类似于一张公交卡大小大小的卡片,可以跟接受端连接。老人在遇到危险状况时,按一下卡片上的按钮,接收端发出声音告警。

这个报警器的覆盖范围非常广,说是老人在三楼按,一楼的接收器都能瞬间响应。

而且卡片上有三个按钮,针对不同情况的告警求助,接收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使接收者对老人的紧急状态有个初步概念。

这也属于一种通信手段,要依靠信号来进行。信号一旦被屏蔽,同样无法完成。

那天测试,nesis发的手机是没问题是的,一家四五个人的小公司不可能在闹市区使用自己的独有通信,也就是按频段屏蔽信号是最有可能的。

虽然以他目前水平搞不懂具体标准,但多弄点设备试,总能试出一个来。剩下的包裹里还有寻呼机,bb机各种设备。

确认都能通电开机后,凌壹将东西全部放进了包里。第二天特意早起,七点半就到了天方大厦。

上到41楼后出了电梯,查看身边没旁人,凌壹往楼道尽头的公共洗手间里找了个坑位,锁上门检查了一下自己手机。

没有信号,他已经进入到屏蔽区域。

把包里设备倒出来一一检查过后,发现报警器和两个传呼机是可以正常接收信号的,说明这两个设备的信号频段或者带宽不在屏蔽范围内。

凌壹重新把东西放回包里,镇定往nesis门口,刷卡进门,一切顺利。来的太早,杨回不在,他再次刷卡进入自己办公室。

九点二十,咎因才从一扇小门进来,拿着个水杯往座位处,凌壹突然冒出来,吓了她一跳。

“啊。”咎因拍了下胸口,“你这么早的吗?回姐不是说你出差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普通而无聊的寒暄,凌壹应付过后,咎因指了指一处空座,“你的位置,设备和通行口令我都帮你处理好了,项目和数据库都在桌面上,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我。”

“谢谢。”凌壹看过去,发现有两台主机在那,其中一台的体积是另一台的两三倍。

桌上配了三四个显示器,鼠标键盘触摸板耳机一应俱全,都是无线状态。

“为什么会有两台电脑?”他问。

“嗯,一台是工作的,禁止外网,就那台大点的。上面只有工作软件,一切数据既不能复制,也不能下载。

那台小的是可以联网的,但是流量会受到监控,所以”咎因笑道:“你肯定知道的,我就不多说啦。”

“没事儿干,又没网,你每天坐这不无聊吗?”凌壹用玩笑般的口吻说,一边走向自己的位置。

“不会啊。”咎因抬手,摇了摇手上拎着的一串钥匙,上面有橙色的毛茸茸挂件,和一个u盘。

“那台联网的设备你可以带东西过来啊,刷课刷剧都可以,嘿嘿,回姐不管的,我都说这里工作氛围很轻松。”

凌壹思索了一下话里面内容,如果咎因认为杨回日常都在外面,根本看不到里头,她应该说“回姐看不到”,但她说的是“回姐不管”。





所以咎因知道屋里有监控,凌壹将椅子从桌前往外扯了些,“我能偷偷做别的项目吗,我最近接了个外包。”他没直接问。

“那不行。”咎因指了指头上,“有监控哦,你干啥都能看见。”

“那你还刷剧。”

“入职的时候说了啊,个人休闲可以随便的,你帮别人做事肯定不行。我也不是经常刷,除非真的学累了。”

“项目进度我可以看一下吗?”

“都在电脑里面,项目资料是自动共享,不用账号和密码的,你开电脑就可以访问了。

通信软件需要权限,账号已经分配好了,初始密码是公司名,你修改一下就可以啦。”

凌壹按下开机键,桌上屏幕亮起,系统似乎是定制的,欢迎logo不是图标,更加不是果机,而是nesis的单词。

系统运行速度很快,一晃而过,他几乎没看清楚。

进入桌面,壁纸是干干净净的纯黑色,正中央是一个光谱地球图标。快捷图标只有三个,一个是内部通信,一个是项目,还有一个常用软件文件夹。

从桌面状况来看,咎因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很好,凌壹手在触摸板上划了两下,点开那个“常用软件”,里头配备了代码狗必须的ide、调试器和一些性能分析框架。

“所以我们不能自己下载软件是吧。”

“如果你有需要。”咎因坐在椅子上滑到他旁边,“也可以在这里提交一下申请,基本会批的。”她手指在屏幕上点了一下那个内部通信软件,缩写名是gc--nesisnference。

又移到项目图标上道:“你看一下,我跟你说一下大致情况。”

凌壹将其打开。咎因笑道:“整个项目都是我一手搭起来的,不过也没什么难度,因为业务比较简单。

赵姐那边给到我细胞数据,我们这边负责分析细胞活动,整理出程序逻辑,然后写仿真实现。“

“听起来是很简单,所以你为什么搞不定。“

咎因白了他一眼,拿起鼠标问:“我可以动下鼠标吗?”

“可以。”

“你看。”咎因点开一个文件分支,“一个项目,有底层吧,数据库,模型库,输出,我是严格按照设计模式来处理代码的。

我觉得我可以实现任何业务,问题是,这里不允许使用任何三方代码啊。一些底层逻辑是有的,已经内嵌了。

凡是没有的,都要自己写,在涉及一些算法实现的时候,我知道它要完成什么内容,不过我根本不知道它应该用哪个方法来解决。

我尽量找了同类型开源代码来读,但一个方法至少要花十天八天才能知道怎么套,还有些公式,我听都没听过,查意思都要查好久。

这个也没什么,基本都能解决。关键在于,细胞运动逻辑,很多是没有的,赵姐要求根据她的测试数据来倒推。

然后赵姐给到的数据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精准度又很低,我根本洗不出来。

你看。”她点开一个数据文件夹,里面又分了四五个小文件夹,命名规则很清晰,可以直接看出文件类别,如:已使用数据、测试数据、未使用数据、垃圾数据特征、缺失数据、插值范围。

“这是从我入职,赵姐那边给到的所有数据,每一个文件夹都有详细说明。”

咎因点开其中一个已使用数据,里面仍然是分类整理,排在最开头的就是说明文档。

她还想继续讲,凌壹打断道:“我自己看,有什么问题再问可以吗?”

“哦”咎因丢了鼠标,道:“那你自己看吧。”

凌壹笑道:“所以我们以后的工作就是,我把干净的数据给你,如果有需要,连同数据使用方法给你,你来实现业务是吗?”

“对。”

“你以前是怎么处理数据的?”

“就按照正常逻辑啊,先对比缺失值,查找异常和重复,标准化数据,减去不平衡段,然后验证。”

“听上去没啥问题,那为什么说最近没数据。”

“不是没有数据,是赵姐那边给的数据非常杂,我感觉他们遇到了瓶颈。”

“怎么个杂法?”

“我们的项目只要味觉细胞数据,一开始来的时候,数据特征是很明显的。

最开始做的,是对味觉的酸甜咸鲜苦进行编码,赵姐说口腔细胞能感受到的味觉都是由这五种组成的。

比如说咸味,具体规则我记不太清楚,你在代码注释里可以查到。大致来说就是,咸味是na+浓度决定的。

na+在扩散的时候,离子直接通过味觉细胞顶端膜上的通道介导,产生了去极化,也就是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

在最开始的数据里,这是对的,越到后面,就越不符合。一定有一份数据是错误的,我跟赵姐都倾向于后面的数据有问题。

她想让我试试能不能在一堆明显有问题的数据里,分离出一丁丁点有用数据。

这个难度太高,也许本来就不可能,只能让她继续测。”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你想过吗?”

“有啊。”咎因笑,“我要是没想过,赵姐都要发火了,她自己也很清楚,一开始的测试数据是大方向的。

比如说,开始的时候,测试对象是一百个细胞组成的整体,他们感受到了咸味,表现出去极化。

这个结果是可复现的,批量测试出来的数据误差值也小,那我肯定知道数据正确稳定可靠。

然后现在大方向已经完成,你看那个草莓已经很像了,只是需要细化,我们就需要微量级数据。

可能测试对象就变成单个细胞,然后发现每一个细胞的结果都不相同,该表现数据的没表现,表现出的数据不稳定,还有一些根本不该出现的数据值在里面。

你把单个细胞的值相加,总值和细胞团无法配平,细胞小团和小团值相加,又没办法配平成大团的总值。

所以结果全部都是乱的,以前建立起来的模型和算法完全无法带入,我想应该是赵姐他们没有发现细胞和细胞团之间结合的规律是什么。

他们都没发现,我更加不可能发现啦,当然就没办法用代码模拟业务逻辑,所以就闲下来了。

具体你可以跟赵姐聊聊,不过她最近脾气不太好,你小心点。”

“嗯,知道了。”凌壹点点头。

“你可以先看看我以前写的东西,帮我改进一下,嘿嘿。”咎因笑着用脚撑地,将椅子滑了回去。

凌壹调出编译器,进入到源代码读了几页,发现咎因的程序习惯确实非常好。

计算机行业来说,一份优秀的代码应该包含以下特征:编码规范,文档记录清楚,可读性好,可维护性高,效率性能优化得当。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咎因甚至能称得上完美。尤其是在程序效率这块,其使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都非常符合业务情况,基本没有冗余浪费。

逻辑方面,很少出现循环迭代等垃圾机制,io操作也很少。代码写的简洁漂亮,每行都有注释,简直是个活菩萨。

“这几个算法模块也是你写的吗?”凌壹问。

“对啊,那个很初级,赵姐稍微说下原理,我就可以实现。后面就不行,他们说不出来,只给我一堆结果数据让我倒推。

就那堆结果数据,还是不准确的。所以,到你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凌壹缓缓出了口气,她不是不会写算法,是根本没有内容需要算法实现,也没有数据模型验证正确与否。

换言之,nesis只知道算法跑出来的结果,现在想要根据结果推过程,问题是结果也不准确,存在太多杂质,推都不知道从哪推。

和自己想的一模一样,实验数据中其实还包含了肢体动作电流和大脑电流。

咎因只计算味觉细胞特性,怎么可能配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