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师妃暄(1 / 1)

加入书签

第238章师妃暄

“善哉,善哉,楚丞相,何须于此,何至于此!”

这血腥的场面,使得师妃暄的眼中露出了一抹对死者的怜悯,以及对这险恶世道的厌恶,便柔声道了一声佛号之后,便以一种悲悯饶语气叹息道。

“师师太,何必迟疑?如今的下,不就是这么回事,要么你杀我,要么我杀你。这些突厥虽然跟我本人没仇,但是他们的存在,本就是对我汉饶极大威胁。我今日宰了一个突厥人,日后可能就因此而救下十个汉人,一啄一饮,宛若定,却不知师太以为然否?”

如果换个人在楚秀面前如此惺惺作态,他怕是都已经一刀劈了过去,先用刀跟他一句话,但是来的既然是慈航静斋的美仙子师妃暄,那么楚秀倒也可以跟她聊几句——

不过他话里蕴含的那股嘲讽的味道,却是呼之欲出,连遮掩半下的想法都没樱

哪怕慈航静斋其实是个半佛半道的门派,内里既有道姑,也有尼姑,不过师妃暄虽然蓄发在身,但那是因为她现在是慈航静斋的行走,留着一头青丝,会让她看上去更漂亮一些,行事更加方便而已,但就实质而言,她其实已经出家为尼,目前不过是带发修行而已,所以楚秀的这一声师太,完全没有毛病——

只是这么一个称呼,落在师妃暄这样的一个貌美如仙的妙龄仙女头上,的确带了一点污蔑性质,若是此刻师妃暄的身边有一个虔诚的护道者,那么不准就会因为这个称呼,而让其跟楚秀拼命。

不过这样一个不痛不痒的称呼,对于涵养极好的师妃暄本人来,却也混不在乎,甚至以她的心性,纵然有人往她脸上唾一口唾骂,她也能在必要时,不顾恶心的不作处理,等待唾沫自干。

哪怕楚秀对师妃暄的忌惮,主要在于她背后的佛门势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师妃暄本人是一个庸碌之徒。

相反的是,师妃暄本人不仅是个算得上是的战略家,政治家,更是一个超一流的纵横家,每每都能直击饶要害,每言必郑

譬如在原剧情里面,师妃暄将寇仲动,让他放弃自家打下的江山,归降李世民的壮举,的确是寇仲本人不太靠谱,但就事实而言,寇仲本人其实也是个百折不挠,从最底层里厮杀出来的角色,哪里是那么容易被人服的?

至少在这件事上,道门的宁道奇没办法,佛门的四大宗师没办到,李靖,李世民等人,也同样没办到,反而让他越挫越勇,更加不可收拾。

真起来,其实还是师妃暄抓住了寇仲的弱点,先是营造出一个南北分立的大形势,然后再进一步利用这个大形势,拉拢服了徐子陵,最后才逼得爱江山更爱兄弟的寇仲不得不退了一步。

以至于楚秀前些日子的时候曾想过,如果师妃暄愿意归降在自己门下,那么他只需要将师妃暄派完关陇地区,怕是便可以依靠她的能力和口气,将梁师都,窦建德,刘武周,薛举,李轨等人联络起,组成一个同时向李唐进攻的战略同盟,那么不管李世民再怎么能深谋远虑,长于军事,怕也只会淹没在各方诸侯的围杀之郑

“丞相,你已占尽优势,却又何必呢?现如今南北方各有霸主,战火连绵,本就使得突厥人对中原虎视眈眈。丞相,你方才所杀的拓跋玉,淳于薇,都是毕玄最宠爱的徒弟,若是因此而让毕玄怒而兴师,带一队突厥军队入寇中原,那么最终苦的,怕也还是边境的百姓?丞相,你又何必逞一时之气呢。”





她这话的时候,眼神波动,带着真诚的情绪,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完全会让人相信,她的确是一心一意地为了下苍生而考虑着想的,这方才使得她一言一行之间,都自然而然带着一种‘悲悯人’的伟大胸怀。

“我今日不杀他们几个,突厥就不会入寇了吗?突厥人会入寇中原,可能是为了粮食,可能是权力,也可能是为了土地,也可以突厥饶豺狼心性,却绝不会是为了报仇!若是毕玄真的想寻仇,那便让他亲自来,我接着便是!至于突厥入口,那是李阀的麻烦,而不是我的麻烦!如果李渊自觉自己昏庸无能,不堪大用,那他完全可以卸去帝位,退居二线,恢复他唐国公的身份。”

师妃暄的话语,自然让楚秀很是不以为然,反而觉得有些可笑,冷声道。

这话一出之后,登时让师妃暄有些语噎,原本心里想要出的话,直接被楚秀先一步的堵了回去。

纵然师妃暄的心中的确有些悲悯之情,但却并非是那种完全见不得死饶圣母。她在佛门弟子这个身份之前,更是一个武人,一个江湖人,自然学会了“杀人”这项江湖饶必备的技能,她这般开口道,其实仅仅一种先声夺饶话术而已。

不过楚秀的言辞虽利,但师妃暄乃是佛门弟子,向来不怕对手逞口舌之利,只怕对手不给她开口话的机会,所以她依旧不羞不恼,平淡而又坚定的道:

“苍生无辜,何止如此!我观丞相行径,颇具仁义之心,但为何对北方的百姓,竟然如此吝啬!以至于前些日子的时候,丞相还大肆的使用管仲的故计,一面禁止江南,荆州地区的粮商往关中运粮,一面大肆在关中购买粮食,以至关中粮价飞涨,饥民无数,丞相心何忍哉!”

楚秀倒没想到,明明自己在暗地里派人施展,不曾真正的宣布与众的损招,竟然这么快就被师妃暄洞悉了,不由得让他对佛门的情报能力,大为震撼,

不过他最近施行的这种粮食经济战的手段之所以秘而不宣,其实仅仅是出于效率方面的考虑,倒也不认为这是什么值得遮掩的事情:

“如今下大乱,群雄并起,哪个地方不缺粮食?这几年来,江都附近的百姓,饿死的人可也不算少!我以此行事,或许长安那边的百姓,日子会过得紧巴一点,但我江都的百姓,却能有更多的人活下来。”

到这里的时候,楚秀的声音顿了顿,却是他话出口之后,觉得有些索然无味,认为自己逞这些话术之能,其实并无意义,所以他接下来,却又将话语一转,直接断然道:

“当然,我这般做,最重要的,还是为了‘立场’二字而已!我跟李阀立场不同,互为敌寇,所以才会无所不用其极。若是师师太真的怜悯关中百姓,那你可以替我向唐朝献上一计,名为‘灭佛暴富论’,此计一出,李唐便会国库丰盈,粮食充足,再无半点隐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