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平定南疆(1 / 1)

加入书签




“愣着干什么,这些金子都是你们山甲部落的了!”
看到赵瑞如此大方,男子也不再犹豫,赶忙上前将金子抓在手中。
“你给的钱够多,从现在开始,山甲部落便听命于你了。”
赵瑞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便带着山甲部落一同返回苗疆。
接下来的半个月,整个南疆可谓是乱成了一锅粥。
沐王一死,沐王军群龙无首,顷刻间崩溃,各个将领纷纷带着各自的部下出逃,占据了几座城池,自立为王。
各大部落之间更是相互攻伐,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地盘。
邻近苗疆的几个部落,则是在商量之后一致决定归顺大商。
他们的部落太过弱小,手中掌握的兵力多的也就两三万,少的只有几千,还不够人家几十万大军塞牙缝的,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赵瑞也是给了这些部落首领最大的礼遇,不仅让他们回归各自的部落,继续做首领,还给了他们极大的自治权。
同时赏赐给他们大量的金银珠宝,还给了爵位。
只不过取消了各个部落之中的军队,将部落之中的青年男子全部编入商军之中。
虽然没了兵权,但这些部落首领却对赵瑞感恩戴德。
反正周边的部落都已经归顺了大商,所有的人都效忠一个皇帝,自然就没有了战争,而他们也能安安稳稳地当一个富家翁。
等周边的部落都归顺得差不多了,赵瑞便开始用兵。
命令昭离率领先锋大军挥师南下,首当其冲,便是沐王城。
如今的沐王军已经四分五裂,留在城中的守军不足两万,而且都是老弱残兵。
城中的老百姓更是没有一点打仗的心思。
他们都已经听说周边部落投降大商的消息,这些人投降之后非但没有遭到刑罚,反而还得到了大量的赏赐,有些人甚至直接进入商军之中,不但有了编制,每个月还有固定的军饷。
这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他们所求的不就是安安稳稳的生活吗?
昭离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几乎没怎么打城门便被老百姓打开,城中的守军也是纷纷投降。
这一幕把昭离都给吓到了。
南疆大地各个部落之间的关系纷乱复杂,时而对立,时而联合,阴晴不定。
当年,南楚大军兵进南疆的时候,便遭到当地部落的奋起反抗,损失惨重。
即便后来昭离带领着最为精锐的大商军队攻打六诏国,也是有着不小的损伤,到最后士兵甚至都不愿意打下去了。
可现在,一切都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赵瑞仅仅是在沐王城中走了一遭,参加了一次武林大会,居然就能起到如此神奇的效果。
不仅让整个南疆四分五裂,而且还让老百姓和他们的部落首领之间离心离德。
昭离在攻下沐王城之后并没有停留,而是马不停蹄地继续南下,不到五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四十多座城池,收服了大大小小上百个部落。
最终,昭离的三十万先锋大军便到了白虎城下。
这里可以说是南疆最后一处据点,也是沐王军最强的一股势力。
城中有二十万精锐将士,粮草储备更是足够他们在这里坚守一年之久。
昭离站在白虎城不远的山坡上,远远地看着城池。
“这地方还真是一座坚城呀!我这辈子从来都没有想过能够攻打到这里,就是不知道这座城的南端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旁边的将领纷纷开怀大笑,他们也是首次来到这么靠南的地方。
“将军,你说这次你立了这么大的功,回去之后能不能被封为国公?”
“听说黄贲,李源,蹇平三位将军都已经被封为国公了,就凭将军您这样的功劳,怎么着也是个国公!”
……
昭离却有些气愤。
“我们南征打仗难道就是为了赏赐和名望吗?南疆对于我中原大地来说始终是个隐患,若是不将其评定,将来后患无穷!”
“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是为了天下百姓,能去奢求那些虚名呢?”
“说得好!”赵瑞突然出现在一旁:“昭离将军果然是大义之人。”
“可本王觉得,大义之外,还是得替自己考虑的,昭将军应该学一学我大商的外相南宫仪!他刚到大商朝堂的时候,便已言明是为名利而来。”
昭离和一众将军立刻下马跪拜。
“殿下,末将只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南宫相国乃是指点江山的人物,在下又怎么比得上?”
赵瑞将昭离扶了起来,随即上前走了两步。
“这座城池设计得不错,建造的人绝对能称得上是兵家名士!只可惜守城的人不怎么样,该设埋伏的地方没有设,好多机关都没有用上。”
昭离挽了一下袖子。
“殿下,整个南疆就剩这最后一座城池了,您看什么时候发动总攻?”
赵瑞摇了摇头:“不着急,南疆还有很多部落没有被征服,着手将那些部落全部收入麾下,这座白虎城就先围着吧。”
昭离没有再多说什么,立刻下令大军前进,对白虎城完成合围。
白虎城中,秦虎跪在一尊雕像前,恭恭敬敬地祈祷。
“伟大的湿婆神,求您降下指引,告诉我究竟该怎么做。”
话音落下一道人影,便从旁边的小房间走了出来,这家伙的打扮非常奇怪,身上叮叮当当地挂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在他的额头上有一颗鲜艳的红色小点。
“秦将军,你现在的处境非常的不妙,想要得到救赎,就必须要将所有的一切奉献给湿婆神!不如带着白虎城中的二十万将士南下投奔高棉。”
“那里是神的国度,在那儿您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一切,说不定还能够重新整顿大军杀回来。”
秦虎深吸一口气,很是虔诚的看了下眼前的男子,便直接将门口的副将叫了进来。
“立刻下令城中所有的大军全部开拔,有的时候一定要把能带走的一切全部带走,连一粒米都不能留下。”
副将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刻去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