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天子无私事,诸葛公内帑(1 / 1)

加入书签

伴随着六十万两白银这句话落在大殿之上,群臣再一次安静了下来。

大小官员相互瞪着眼睛,谁也不敢出声。

因为他们清楚,在这件事情上,发言稍有不慎,极有可能落下骂名。

身为圣贤弟子,自然是不愿意趟这浑水的。

大家都抱着这样的想法,于是这朝堂之上,就成了入定比赛的现场。

人人皆同老僧一般,沉默静站,默念经文。

诸葛亮一扫众人反应,刚刚松下的眉宇又紧了起来。

事关兵变大事,若是在蜀汉时,此刻应是人声鼎沸,文臣武将都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为国出谋划策。

可现在的情况却颇有意思,台下食俸禄的官员们个个束手而立,好似眼前的难关同他们无关一般。

明明前方将士正在为保护他们颠沛流离,他们却不闻不问,真有几分尸位素餐的意思了。

这满朝文武,当换一换了。

“黄立极,辽东拖欠的兵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先前你可是说,户部的大部分银两都给了辽东,莫非这也是虚言?”

还是先前那位老者,听到呼唤以后,连忙佝偻着身子,又装起垂垂老矣来,颤抖着说道。

“皇上请赎罪,户部大部分银子用于辽东这一点确实没错,按理来说也确实应该足额发放给前方征战的将士,以慰其报国之心,但是”

诸葛亮有些不悦了,怎么同这个黄立极说话如此费劲呢?

一句话非得拆开两句话来说,好似这样就能减轻危害一般。

“但是今年以来建奴骚扰不断,兵部又增派一队人马赶往辽东,故而超支,从而拖欠将士兵饷啊皇上您若不信,户部,兵部自有账目作证。”

黄立极一说完,只觉得自己脊背都冒出了冷汗。

那账目对不对,真不真,只有他与兵部尚书崔呈秀知道。

就算是能算清楚账目,他们也没办法控制这兵饷下去,能稳定送达到前方将士的手上。

因为他早就清楚,辽东战场上,大大小小的将领都在吃空饷,就连皇根脚下,那京卫营之中,也是腐朽不堪。

今日这份欠饷,不仅是因为建奴给的压力太大所致,也是上上下下的将领吃空饷吃出来的。

正当黄立极胡思乱想之际,诸葛亮的眼神已经压了过来。

他吓得连忙下跪,浑身颤抖道。

“皇上,请您相信微臣,臣可以立马去取账目来,以证清白。”

“兵变即将出现,此刻查账又有何用!你是户部尚书,可否想法子凑错银两,供给前方将士?”

“这”

黄立极被这话一问,已然是乱了方寸。

他要是能筹到钱,何至于面对如此窘境啊。

无奈之下,他再叩首拜服道。

“皇上,老臣对此已束手无策,户部账面上最多再出三十万两,还是拖欠其他工款所的。若再征缴辽饷说不定还可以补上”

这黄立极边说着,小手搓揉一番,脸上竟挂了几分难堪之色。

为何难堪呢?

因为若是再收缴辽饷,那就是向百姓第三回收这份税了。

满朝文武都听着,却没一人敢吭声。

诸葛亮听得这话,深吸了一口气。

大明朝的税制他目前并不了解,但在蜀汉时,诸葛亮从未想过拿农民的钱去赌上这个窟窿。

因为他心里清楚,从身上农民取钱,无异于杀鸡取卵,不仅无法解决问题,甚至可能激起更大的民变。

“此法不可。”

诸葛亮压着火气,否决了这个提案,再次问道。

“还有其他方法能解决问题吗?”

“啊那便只能请发内帑了,皇上。”

这黄立极说着,头便沉得更低了,因为羞愧之感更甚。


try{ggauto} catchex{}


诸葛亮却有些疑惑了,内帑又是什么东西呢?

幸好王承恩也是一位察言观色多年的老太监,发觉自家皇帝面带疑惑以后,连忙凑到他的身边,开口解释道。

“皇上,您可能忘记了,内帑便是您的体己钱,是完全脱离户部的另外一条财源,主要由各地的岁款,京城内外的织布局,皇圈地等积攒而来。尚书大人向来就是用内帑的钱,用以平息兵饷。”

“原来如此,那内帑还剩多少钱?”

“回皇上,由于连年交战,内帑入不敷出,此刻账面仅余四百三十一万两而已了”

王承恩说完,已是惶恐不安了。

想当年内帑账面上也是有数千万两存在的,此事朝野尽知。

如今时过境迁,留给新皇的不过三四百万两,换做谁也接受不了啊!

所以王承恩惶恐,生怕新皇责难。

诸葛亮听完以后,却没有说话,挥手让王承恩退下以后,起身走到了群臣面前。

群臣纷纷后退半步,以示对新皇的尊重,但更多的,则是对新皇表示畏惧。

诸葛亮也算品出几分端倪了,群臣只在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事有灾,自然是先让百姓出钱,再让皇家出钱,一切就高枕无忧了。

私心何其重,重得连天下大义,为民为公的初心都忘记了。

难道说是因为满朝都是半数阉党中人,所以才如此阴沉,不见清明吗?

看来得尽快清扫阉党众人,更换东林党人了。

在朱由检的记忆中,东林党人的品格还是指得相信的。

诸葛亮心里有了谋划,遂一扫众人那阴晴不定的神情,径直问道。

“看来诸位是早就商量好了,要用内帑的钱,解决此次兵变,对吗?”

群臣一愣,自然是连忙否定,谁敢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呀!

但就是这一愣,早就暴露出他们心中的实际想法。

那便是朝廷真没钱,可你皇帝内帑有钱,左右这天下也不是他们的,那自然要皇帝你出钱最好。

这就叫私心。

至于说什么主动要求停禄以支援前线将士这种事情,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嘴上说两句大道理也就算了,属于他们的钱可分毫不能少。

诸葛亮明了了,看遍了多少人情冷暖的他,怎能不知台下众臣的小九九。

他思索片刻后,当即向众臣说道。

“诸位天子无私事,一切皆为民,为天下大公,即日起王承恩你公布内帑一切账目,与户部共商分配账目!此赈济灾情,抚恤辽东将士之际,每一位臣属皆应共同出力,我身为大明朝……之首,更应该做出表率,为民分忧,为将士请命。”

众臣一听,眼中都冒出几分难以置信,就别提诸葛亮身后跟随着的王承恩了。

大明朝的天子居然肯公布内帑的一切账目了?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大事。

要知道自内帑设置以来,具体的账目从来都是历代皇帝绝对的机密所在。

同样也是因为这份机密,许多臣属心里也将公私二字分得极其清楚。

他们可不愿意为了大明朝的未来,从而牺牲自己。

老朱家的未来,同他们何干?

左右只要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子不也照样过?

人人都这么想,于是这朝堂之上便营私居多,秉公者少,风气自然败坏。

可现如今皇帝都主动公布内帑,以赈济天下,那他们这些做臣属的,就再也没办法以内帑分公私作为他们的遮羞布了。

群臣沉吟片刻后,颇为羞愧的俯首叩拜道。

“皇上圣明!”

只是有多少人认为这是圣明之举,又有多少人能从这句圣明中幡然醒悟,那就不得而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