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九章 安南的无烟煤(1 / 1)

加入书签




佛山的冶铁行业比较分散,大大小小的冶铁作坊有上百家。
以前这些作坊各自为政,竞相巴结官府,去打压其他家族。
第四五九章安南的无烟煤
这些佛山铁器作坊这样搞就造成了一种恶性竞争的局面。
结果就是大家都不想着研发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只想着钻营。
……
狭小陈旧的昌化县城,简陋的县衙,这里在众人的眼中一直还是化外之地。
之前的县令只是一名举人,正规进士出身的人根本就不会来这种地方当官。
这里的人对朝廷的归属感也不强。
当护卫军乘船渡海来到岛上,只有琼州府做了象征性的抵抗。
接下来的地方,护卫军简直都是直接派兵进驻。
冬日里的海南岛感觉不到一点点寒冷。
董良穿着一件棉布长衫,佛山钢铁协会的商人一个跟着一个坐到了县衙大堂的两边。
他们要一起讨论决定石碌铁矿的未来规划问题。
“海南岛这里是个好地方,明末时这里还只有几十万人口,但是现在已经增长到几百万人。”
清朝中期的时候,大量的汉人移民到海南岛开荒种地,不得不说满清在移民实边、改土归流方面确实做得比之前的朝代要好。
董良顿了一下,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这说明海南岛这里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咱们要建造铁矿,冶炼钢铁,手下需要有人。而只有地方上发展了,人口才能增加。”
“华族会增加在这里投入,未来五年增加百万人移民到这里。”
“我知道各位看到这里如此荒凉有些失望。但是大家想想,这里就像是一张白纸,在白纸上作画岂不是更加的容易?”
……
董良的一番开场白是有针对性的。
这些人跟他一起从广州乘船南下昌化,然后董良去了一趟琼州府考察。
而这些佛山铁业协会的人则直接跟勘探队去了石碌。
这里早在明末就已经有几座铜矿,石碌这个名字最初就是因为这里有绿色的铜矿石。
所以说这是一座铜铁伴生矿。
董良在琼州府考察用掉的几天,又带着尚云一起去海边游玩,接着还去了黎寨。
在黎寨,尚云用自己高超的医术,救治了当地黎王的女儿。
为董良与黎王的谈判助力不少。
做好这些事情花掉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
当董良赶到昌化的时候,佛山钢铁协会已经完成了考察。
不过董良看他们的脸色都不大好。
“元首,铁矿区位于大山深处,到江边还有一段距离,而且昌江的通航也不大好……”
说话的人叫彭会光,是佛山排名第二的铁匠工坊的东主。
当初复兴会在佛山起事的时候就得到了这位彭掌柜的帮助。
现在他是佛山钢铁集团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自然是华族商部。
而原本在佛山排名第一的庞家因为一直做满清官府的狗腿子,受到了华族的清算,家族产业也都被没收。
不得不说这个彭会光还是非常有眼光的,在那种情况下押注成功。
不过此时他代表的佛山钢铁协会,而董良代表的是华族官府。
“矿区到江边的这段距离我们可以修建铁路,充其量十几里的铁路,成本不高,河道也由官府来疏通。”
华族海军有专门的爆破队,就是用来疏通内河水道的,水中的暗礁只能通过爆破的方式去除。
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董良本来就没有准备让佛山钢铁协会来出。
华族的重商政策可不仅仅是嘴上说说。
都说到这种地步了彭会光哪里还有话说。
“元首,草民可以代诸位保证,我佛山钢铁的人会在两个月内到位。”
其实董良完全可以自己搞石碌铁矿。
他之所以要带着这些佛山的铁匠一起搞,一方面是想要给对方一个生计。
这几万的佛山铁匠代代相传几百年了,不能让他们突然失业。
另一方面,就是董良也没有办法一下子找出那么多熟练的铁匠工人。
还有那么多懂管理的掌柜。
董良现在给他们政策,搞前期的建设,矿山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全都由佛山钢铁协会选派。
原本散落在广东各地即将枯竭的小铁矿可以关掉了,将那里的人直接调派过来就行。
这样石碌铁矿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不过华族要给这些矿工政策,否则人家也不想从广东搬迁到海南岛上来。
政策嘛,无非是分配土地,还有户籍。华族废除匠籍制度,让这些铁匠和矿工子女同样有读书的机会,另外过来的人还给他们分配一些土地,让他们的家人种就好了。
这样做就能够快速让石碌铁矿运行起来。董良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这次在广州他还接收了英国人建造的黄埔船厂,这里已经有条件建造铁壳船。
董良准备在这里建造内河炮艇,以及华族已经定型的防护巡洋舰。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这次与英国人的战斗,让董良感到了危机感。
很快,英国人就会再次卷土重来,他们会带来充足的补给船。
到时候,华族怎么办?难道继续躲在港口中做缩头乌龟吗?
陈得利报告他在上海滩收购了洋人的造船厂。
加上黄埔船厂、港岛船厂还有马尾船厂,董良已经有四处可以建造铁甲船的地方了。
他准备在1854年,也就是咸丰四年年底前建造八艘防护巡洋舰,二十艘蚊子炮艇。
防护巡洋舰侧舷安装熟铁装甲,甲板采用旋转炮塔。
而且董良准备开创性地采用后膛钢炮。
后膛钢炮的技术已经没有问题,炮钢采用精选的铁矿石,已经可以少量生产,可以满足战舰的需要。
蚊子炮艇以后将完全取代火箭艇,成为近海防御的主要舰种。
小船扛大炮,进攻的时候可以起到大船一样的作用。
而且董良准备采用全钢架结构,增强其防护性。
蒸汽驱动的旋转炮塔也能够让其射击更加的灵活。
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钢铁,佛山钢铁将为广州、港岛的船厂提供钢铁构件。
马尾和上海的船厂将由闽侯铁矿和马尾铁厂提供钢铁构件。
船用的钢铁材料一般要求都比较高。
另外董良还要发展自己远洋蒸汽动力商船。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钢材。
原来那种小打小闹的生产模式是肯定无法满足需求的。
大规模生产的时代已经来临。
华族要赶超西方的列强就要弯道超车。
现在的西方正走在风帆时代向蒸汽时代转变的十字路口。
董良不可能靠着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推动这种技术上的飞跃。
他用利益去捆绑那些商人,让他们主动加入到技术革新中来。
就比如这次佛山钢铁协会的成立,就是一种捆绑。
华族有足够大的胃口吃下他们所有的产出,所以这些商人不需要再去相互竞争。
他们只要联合起来,做大做强,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
他还用国家的资源吸引那些技术人员,用政府的资源去养活他们搞研发。
福州周围的几座研究所,加在一起已经有数千人了。
八艘铁甲巡洋舰、二十艘蚊子炮舰,还有现在正在大规模生产的铁肋木壳蒸汽快速巡洋舰,新的华族舰队将有实力与英国人一战。
更何况华族的第一舰队还有七艘蒸汽风帆巡洋舰可以参战。
讨论完了基础设施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煤炭。
这个问题董良也没辙,他不知道海南岛周边有没有煤矿。
于是他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在座的众人。
最后一名股东说道:“元首,草民以前去过安南,据说安南北部有优质的无烟煤矿。”
“草民之前在安南广宁府、太原府一带贩运铁器,就曾见到当地人开采煤炭,那些煤矿都是露天开采,燃烧之时少烟,且炉温升的快。草民买了一些回去实验,炼出的的铁质量确实好了一些。”
说话的人名叫罗金臣,也是佛山的一名铁厂掌柜。
只不过他家的生意都做到了南洋地区。
“罗掌柜,要是我们去安南大规模购买煤炭,你看可行吗?”
“他们的开采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安南的政策与满清一般,对开矿限制非常严格。我们要的量太多,他们应该提供不上。”罗金臣摇了摇头说道。
董良没有说什么,而是对管晏交代了几句。
管晏赶紧去找了一份安南北部的地图。
这一看,董良才发现,安南的广宁府竟然就在廉州的边上。
属于安南东北角的一个府。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既然那里有优质的无烟煤,那就好办。
董良刚才只是问问,他就没有准备去买。
董良前世就参加过安南之战,对这个国家非常的反感,那就是一群反复无常的小人,喂不熟的白眼狼。
安南在历史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华夏的交州。
只不过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后来从华夏分离出去。
他们在文化和信仰上基本上与华族相似。
但是这样与华族血缘、文化亲近的国家却越加的警惕、仇恨华夏。因为他们心里发虚啊。
“既然知道那里有煤炭就好办了,这个问题由我门华族官府来解决。”董良非常肯定地说道。
不过他没有跟众人透露要去攻打安南。
这样有些过于骇人听闻了。
护卫军现在可是连广西都还没有打下来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