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还有谁要辞官?!(1 / 1)

加入书签


朕乃一代圣君正文卷第206章还有谁要辞官?!

李东阳旁得不管,他必须把皇帝留在紫禁城,

皇帝说出这番话其实并不出大臣们的预料,这么几年了,谁不知道这一位是具有几分英断之气的雄主。但是国家是战是和,皇帝是否亲征,这是绝大的事,可不能是意气之争。

所以任凭皇帝说出怎样的道理,刘大夏也跪着不起来,他颤声泣曰:

朱厚照就知道这事儿麻烦,以往的事,他喝斥两句,总归是臣子们退让些。但这次,哪怕他表现出这种姿态,这些大臣依然不改其志,前赴后继的要把他拉住似的。

刘大夏依然坚持,

朱厚照有些恼怒起来,

这一刻就是新皇帝和老皇帝的区别,当很多人都反对的时候,作为皇帝你敢不敢乾纲独断,还是始终在臣子的意见之中出不来。

刘大夏呼天抢地,喊得是声嘶力竭。

不过朱厚照都懒得听他说,



这个,他们还真的找不出来。

多少次一开始都以为当时还是皇太子的他是冲动了,事后一想,其实很多步骤都是先前想好的。

韩文有些羞愧,

皇帝掠过这一节不提,

因为这么多的银子,说明为了此次出兵,准备工作很早之前就开始了。

如果情况紧急,他还可以再从浙江调银。

穿越这么几年,他不知道封建王朝最是打不了富裕仗啊?不管怎么说也是早有准备。

现在皇帝财大气粗,这么一群大臣就有些傻眼了,从太祖开国到现在,也没出过这种事啊!

一直沉默的左都御史张敷华忽然开口,

朱厚照一愣,其他人也有些愣神,想了想,皇帝说:

张敷华急忙说:

皇帝不听张敷华解释,

张敷华人都晕了,自古以来张嘴要粮这是难上加难,

张敷华连给怼了两次,也不敢再说话了。而且脑袋有些嗡嗡的。这烫手的山芋怎么莫名其妙到自个儿手里来了?

朱厚照也晃了晃脑袋,心中想着:什么路数啊,这个时候想出这种办法来动我的钱。

韩文提醒,



啪嗒!

边上,刘大夏解下了自己的官帽往地上一放,他也顾不上冬天的寒冷,脑门子直接磕在地上,

朱厚照脸色一沉,

弘治皇帝刚刚驾崩,这个时候就拿下他的宠臣其实不太合理。传出去也不免被人说成寡恩之君。别的不讲,你至少看在孝宗的面子上,给老臣几分面子。

皇帝直呼其名,众人都知道情况不好了。

其实刘大夏本来就知道自己很难活命了,他今日是向死而生。

朱厚照也开始提高声音。

皇帝有诛心之语,其他臣子也都不得不开口劝道。

朱厚照哼了一声,「朕就是不理解刘大夏

这种心态,君主不听他的,他就要辞官。朕都在想,这是不是先帝留下的忠臣?若是忠臣,又怎么会不知道朝廷面临大战,正是需要齐心合力的时候,可你刘大夏倒好,为了自己,嘴巴一张就是要辞官。」

说到这里,皇帝像是愤怒已极。他瞬间一甩衣袖,转过身来指着他怒斥,

内阁和六部九卿的官员听到这里都蒙了,

皇帝到底有没有生气?

说是生气吧,讲得头头是道,而且把刘大夏绕进了抛弃朝廷和皇帝的道德困境中去了。说是不气吧,这个样子…也不假啊。

皇帝有旨,太监自然是手脚麻利的给他准备好宣纸。

朱厚照倒也是够绝,他立于御桉之边,龙飞凤舞两个大字:忠臣!

随后把这张纸摔在刘大夏的面前,

暖阁里的一众官员全都傻眼,还有这种操作的?

但是这事怎么说……刘大夏是千不能万不能拿着这个东西回去的,这是个巨大的笑话啊!自古以来,哪个忠臣是这么得来自己‘忠臣,的名头的?

一边和皇帝大吵,一边还领个忠臣之名,完了还把官儿丢了。

千秋万代之后人家去查你刘大夏最后是什么下场,结果查出来个这?

再说了这玩意儿怎么挂?别人是荣耀挂起来,你这叫啥?你挂上去别人问起来又怎么说?皇帝为什么特赐你这样一幅御笔?

但是也不能瞎编,瞎编了很容易埋汰皇帝,到时候不是死罪也是死罪。

所以皇帝看似赐了个忠臣之名,其实是下狠手,直接将他刘大夏说成是不顾君父、以搏直名之辈!

而这简直比杀了刘大夏还难受!

朱厚照重新在龙椅上坐下,他又恢复了正常模样,仿佛刚刚的震怒完全不存在,



头已洗,看生死,勿念。

96

皇家雇佣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