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兖州探亲,鲁王府叙旧(1 / 1)

加入书签


济宁,作为大运河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在明朝时还是比较重要的。当然,济宁在明朝时也不过就是二级行政地区罢了。船队在到达了济宁之后,就去到了兖州府。说起兖州,那可是华夏九州之一,兖州大体位于黄河和济水之间。鲁王的府邸也就在这里面。来到了这兖州后,宋礼也就开着自己的宝船回去了,毕竟他已经年迈,这次就是视察一下京杭运河的流通情况。想着趁他快要死去之前,好好的观望一下他半辈子奋斗的地方。他有预感,可能再过一两年自己就已经不行了,走路都走不了了。而朱瞻墡他们一群人在到达兖州之后,就急忙去到了鲁王府的门口。此次前来,自然是带了一些宝物,笼络了一下鲁王的心。鲁王作为他的叔叔,朱瞻墡也从未见过,就好像是家里面经常提起,但从未见过的亲戚一般。对于这个亲戚,朱瞻墡没什么太大的想法,既不是九大塞王之一,也不是能够影响朝政的人。纯粹就是看望看望。就当做,替他的爷爷还有他的老爹。一旁,解缙有句话憋在路上很长时间了,一直想问。“太孙,你真的要说服衍圣公?”“这是皇上同意的吗?”朱瞻墡轻轻解释道:“那不然呢?”“唉……太孙,臣也不是不同意举办新学,只是臣觉得,儒家学说在我华夏大地这么长时间,自然是有存在的道理。”“你取消了,读书人怎么看?朝中的大臣怎么看?”朱瞻墡狠狠的白了一眼,给他甩出来了于谦的奏折,“所以你就在路上琢磨了这么久?”“能不能有事先问我一下。”“看看人家于谦写的奏折,就知道你们两个人的水平了,同样作为状元。你只知道读死书,一副死脑筋,瞧瞧人家……”解缙委屈至极,没想到今日在这里竟然被太孙这么说,太伤心了!他心中还是很难过的。不过当他稍微看了一眼这个奏折上面的内容时,就不吭气了。这时,鲁王府门被打开了,一位身穿蟒袍的中年男子急急忙忙跑了出来,带着他身后的亲卫以及府内官员。其他人都跪了下来,也就只有这位中年男子没有跪,毕竟他是藩王,是朱瞻墡的叔叔,跪下来成何体统啊。“见过太孙。”中年男子,也就是鲁王,躬身喊道,其他跪下来的人也跟着一起喊。朱瞻墡连忙走过去,拉住了鲁王的手,很不好意思:“鲁王不要这样,侄儿受不起啊。”“你可是我的叔叔。”鲁王抬起头看了一眼,“你是太孙,是这全天下百姓都非常爱戴的人,我又怎能不拜。”“太孙远道而来,也没提前打个招呼,我这接的迟了一些,还希望太孙不要在意。”朱瞻墡摇摇头,“不会,我本无意打扰,奈何亲情血脉相连。”“鲁王,进去说吧。”“是,太孙。”按理说,鲁王是绝对不会对他这么客气的,怎么说也是个藩王,而且是做叔叔的,那自然是可以高傲一点。只是他这个人比较识趣,知晓朱瞻墡在大明如今的位置,若是自己不好好说话,得罪了人家,那恐怕鲁王之位也保不住了。别看他们藩王是皇室宗亲,可是在接二连三的削藩以后,实力已经没有那么强,也不会让别人忌惮。最重要的一条还是,朝廷的兵力太强大,皇帝可不会管你宗族血脉。就比如岷王,还不是被剥夺了藩王宝册。走进府内大堂,鲁王叫人端上来了茶水,疑惑的看了一眼跟在太孙身后的几人,尤其是那名女子,跟太孙的年纪不相上下。“这几位是?”鲁王疑惑不解道。朱瞻墡喝了一口小茶,缓缓介绍着:“那位看上去跟书呆子一样的呆子,是当朝内阁学士,解缙。”“解缙?”鲁王很是诧异,“就是那位大明第一才子?”解缙一听这话,心中还是有些骄傲的,不过他也谦虚了一下。“哪里哪里,不敢当,大明第一才子已经不是我解缙了,而是太孙。”朱瞻墡也是懂得谦和的:“不不不,解缙大学士才是我大明第一聪明人,这个非他莫属。”“……”没想到他们二人还在这里谦虚了起来。鲁王接着看向一旁那位比较安静的女子。“那这位是?”“我未过门的妻子,孙若微。”鲁王明白了,虽然他并未在朝政当中有所涉猎,但也听说过一些传言。太子妃早早的就给自己的儿子寻找心怡的女孩子,最终选择了山东邹平的主簿之女。这个消息一出,可是震惊了鲁王。他也想着攀一攀关系呢。可没曾想过了没多久,我听说这个孙姑娘成为了五皇孙的女人,这个复杂程度,那鲁王也有些感慨。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原来是这样啊,想必太孙这一次来山东,就是陪着孙姑娘一起回家看一看吧?”“也不全是。”朱瞻墡笑着说道:“兖州下面有一县,叫做曲阜,那可是孔圣人的老家啊!”“我这次前来主要还是为了孔圣人。”“这……”鲁王对这个事情并不是很懂,所以他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想必是关乎到朝中大事吧。“那太孙是先去曲阜,还是邹平?按理来说应该先去曲阜,毕竟靠的比较近。”朱瞻墡摇摇头,“不,邹平也是一样的。”“那我也不问了,毕竟这是朝廷的事情,我这个小小的藩王也问不得。”“对了太孙,能否从你那里购买一个蒸汽纺纱机和织布机呢?”“我好早就想买一个了,看到其他的藩王都买了,心里面也痒痒。主要是没见过啊,我也很好奇。”朱瞻墡轻轻一笑,果然啊,大家对于没见过的东西都充满了想象。“可以,到时候免费送鲁王一个。”“那说好了,就走水路。”“那是自然。”没想到这鲁王,待人处事方面都挺不错的,没有那么的骄奢霸横,不愧是汤和的血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