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临终遗言(1 / 1)

加入书签


“见过伯父,见过从兄。”

金泽——其实应该叫刘泽,向刘执嘉和刘季行礼。

刘泽此时是个刚十岁出头的乡野少年,既有朴拙之气而眼睛又显得灵动非常,看来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惜在这城外没有读什么书,只是识字而已。

“他还算聪明,也认得字,主要是小孩子不引人注意。”刘纪宠爱地摸着刘泽的头,向刘执嘉解释道。

此时的金刘寨僻处城郊,只有寥寥二十多户人家,旁边就是大片的坟地,所以寻常人根本就不会来这个地方,而这些人家大多姓金。

刘季确实到今天才知道这金刘寨背后的隐秘故事,才知道先祖和长辈的苦心。

五十多年前,魏国被秦军进攻甚急,有亡国之危。曾祖刘清身为魏国大夫,来到这魏国东端最远处的丰邑,负责建立备用都城。

为了逃避秦兵的追杀,刘清没有住在城里,而是将家族安置在这丰邑城郊,并将(古体字)刘字的金字偏旁作姓,叫做金家寨,大难过后又恢复刘姓,但还是保留金字,只有家族内知道自己其实姓刘,因此称“金刘寨”。

和自己父亲刘执嘉一样,叔祖刘纪不爱读书,愿意守在乡野,而兄长刘荣则跟随父亲,协助建设丰邑城池,后来也就做了短时间的丰公(丰县县令)。而曾祖刘清留下的这一苦心安排,在如今国破家亡时候派上了用场。

一月之后。

“执嘉侄,应该没有事了。前几任县令、县丞等逃走者无法追查,已自首者果然从轻发落,最多只坐几年牢加罚金,没有连坐牵连多少家族之人呢。”

刘纪告诉刘执嘉,又牵过刘泽:“你也说说。”

“我到你们家门前去了几次,邻居说开头还有官兵来查问过一次下落,得知伯祖孤身逃走后,就一直再没来过,也没有封门。”刘泽口齿伶俐地道。

“还有啊,官府告示说其他一般小吏等,大多都留用了。看来秦还是希望尽快安定地方,不想多生是非、招致百姓反感的。”刘纪又补充道。

“只是苦了父亲,其实他也不必用此祸绝之策的——”刘执嘉说着,眼泪又止不住流了下来,“可怜他年近七旬,这遥遥路途,不知道——”

刘执嘉再也无法说下去了。据叔叔刘纪说,父亲刘荣是南逃昔日吴越今日属于楚国的九江郡,投奔他多年前的一个老友的。

“父亲自然有自己考虑吧,路途颠沛和牢狱受苦,祸绝家人与连坐牵累——父亲选择了舍身为刘氏一大家族啊!”

刘执嘉一大家重新回到中阳里,果然没有官府来查问,日子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但国破家亡之后,人心还能真正平静吗?

刘季似乎消沉老实了不少了,与朋友外出喝酒少了,父亲叫他下地帮忙,虽然还不够主动,但也比之前卖力气了,也许要靠身体的劳累来麻醉自己吧。

对刘季来说,天下之大,果然已经无处可去:丰县归属秦管辖后,沿袭了秦的户籍什伍制度,无事不得离开土地家乡,而且实行连坐之法,一家有事,邻居十家都倒霉。刘季的游侠之路彻底被堵死了。

还有让刘季郁闷的是,曹氏允许他去看儿子刘肥了,但不答应他留宿,也拒绝他的钱财资助。

一年后。

一个风尘仆仆、全身缟素的汉子进门,刘执嘉惊吓之下,一时都没认出来。

“是刘贾兄?”还是刘季眼睛好使,很快反应过来,试探地叫出声来。

此时的刘贾,昔日农民的泥土味淡了不少,倒是给刘执嘉像儿子远游之后的那种机警与深沉之感。

“祖殁了。”虽然语声沉痛,但刘贾并没有流泪,也许路途之中都已经流完了吧。

刘执嘉与儿子刘季都没有说话,这个消息不出意料,只是眼泪渐渐控制不住了。

“祖去得很平静心安,他老人家喜爱那里的风景,叮嘱我把他埋葬在凌云山下了。”刘贾没有看刘执嘉二人,眼睛漠然前视,似乎还在回想着祖父临终的情景。猛然,他似乎惊醒过来,直盯着刘季:“祖只是放心不下你,托我给你带回几句话。”

刘季猛然抬头,四目相对。

“真国士不仅要有志向和见识,还要学会忍耐待机,顺势而行。秦一统天下已为大势所趋,我死后,孙儿一定要设法出任官吏,才能增长才干、一展抱负。”

“出任官吏?”刘季觉得是否自己听错了,下意识重复了这四个字。

“是啊,祖还说,一个人有志向和见识已经难得了,但他更欣赏的是你豪爽豁达的性情。要做大事,就要会容人善用人,刘姓一族的未来,就在你身上了。”

“祖!”刘季震惊、感愧,多种情绪涌上心头,他却只是哽咽地吐出了这一个字。

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幼时和自己讲述信陵君故事的慷慨激昂、被父亲责打时的包容甚至包庇、倾听自己议论天下的认真与赏识,更有最后决然祸绝出走、留给自己和家族未来希望,而艰难地拄着拐杖、行走于崎岖山路上的身影--------

“孙儿一定牢记祖的嘱托,为自己、为家族、为天下,做一个真国士!”

明明国家被秦所灭,祖父被秦法逼迫而死,可是?

刘季没有说到出任官吏,但祖父的这一个特别的临终遗言,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

(:本章情节,依据刘邦相关传说,略有改动。江苏徐州丰县的金刘寨如今是天下刘姓乃至金姓的探源地,汉高祖刘邦的曾祖父刘清的坟墓成为了汉祖皇陵。而刘邦祖父传说逃难至今江西宁都县,凌云山附近如今仍有相关传说与遗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