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4章漕运定论上(1 / 1)

加入书签

听见刘毅的话,王先通沉默了半晌,这个刘毅方才说什么,他要利用漕运为天下的百姓做点事情,这听起来怎么觉得有些滑稽。在王先通的印象中,这些个手握一方兵权的将领,谁的心中真正能有家国天下四个字,还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特别是刘毅的意思明摆着他是想控制漕运,那么问题来了,他控制漕运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刘毅见王先通沉默不语,接着说道:“这样吧,总督大人不妨听一听下官的三个说法。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总督大人指正。”王先通道:“那好,你说说看。”
“下官今日前来乃是需要总督大人协助收漕运之权于新军。大人不必感到惊讶,还请听下官说完。”看见王先通张大了嘴巴刚要发问,刘毅抢先一步说道。王先通只能继续听刘毅说下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会给大明百姓带来三点好处。其一,漕运废弛久矣,这一点大人比下官要清楚的多,沿途这么多布政使司抢夺了本该属于漕运衙门的权力,可是他们却没有为大明百姓服务,方才说到常盈仓的事情,这里面贪污腐败之事可谓是海量,既然如此,漕运衙门必须要将这些权力全部收回来,重新建立大明的漕运体系,让这些贪官污吏断了财路,无处遁形。灭了这些人,百姓的日子当然是要好过的多。可是如今的局面,如果背后没有强大势力的支持,说这些无异于空谈耳,所以新军就是最好的靠山。可能总督大人对新军的事情还不清楚,下官也希望您不要固步自封,多去了解了解。不要在这漕运衙门中荒废时日,因为日后漕运一旦重新启动,衙门的事务将会非常繁杂。总督大人不了解各地的讯息可不成。”刘毅起身,来回踱步,一边跟王先通解释道。
“其二,漕运重启,则能大大缓解国库的压力,总督大人不会不知道,当年漕运繁盛之时,其税收也是大明的一大银钱来援,如果能重开漕运,则这一部分的金银将会如期送到国库内,就算是再不知天下事,总督大人也该明白,如今的大明国库可谓是满目疮痍,每年辽饷高达千万两,这只是辽东一地的费用,九边重镇每年也需要相当大的开支,还有全国各地的卫所兵和其他事务,对了,西北也不太平,流贼愈演愈烈,剿匪也需要相当庞大的军饷,如果再发生个什么洪灾旱灾,百姓的救济也要用钱,大明现在一年的税收才多少,区区两千万两而已,甚至还没有这个数,这意味着什么,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如此一来,军士拿不到军饷,包括这总督衙门连养廉银都拿不到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如果新军介入,则是对税收强有力的保证,不说多,每年至少有几百万两银子的进项,您想想,这笔钱如果是给了国库,哪怕不说国库的事情,就算是赈济灾民,这些钱能救多少条人命,总督大人难道心里没数吗?”刘毅对王先通说道。
王先通低下了头,心中对刘毅的怀疑在一点点打消,如果真的像刘毅说的那样,确实,多出几百万两银子的进项,朝廷就能干更多的事情,自己的养廉银什么的不重要,如果是能拿出这些钱为百姓做些事情,也算是功德无量了。王先通小声问道:“那还有第三点呢?”
“其三,漕运不仅是民用的功能,还有军用的功能,试想,如果是新军接管漕运,那么新军兵马就可以冠冕堂皇的巡逻河段沿岸,长江,黄河等水域内也可以明着布置水师,这对整个大明的防御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己巳之变您总知道吧,如果有新军就在河道上航行,是不是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对京师进行支援。包括其他的地方如发生战事,漕运河道乃是调兵运兵最安全的选择,如此大的军事价值如果不利用起来甚是可惜。而大明的军队如果能及时出现挡住建虏北虏流贼等敌人的进攻,这又能挽救多少大明百姓的性命。这些账不用下官细说,想必总督大人心里应该都明白吧。”刘毅义正言辞的说道。
王先通闭上了眼睛,刘毅说的对不对,对!当然对。王阳明先生不仅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更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刘毅谈论的军事价值王先通自然是明白,家学渊源,王家的子弟一生下来就要接受王学的培养,而作为长子的王先通将来是要接任世袭新建伯的爵位的,当然王家在他身上下的功夫可要比一般王家子弟多得多,如果说王阳明在王先通这一代最好的衣钵继承者是谁,那非王先通本人莫属。而王学的学科繁杂,兵法也是重要的科目。王阳明在军事方面的造诣丝毫不亚于戚继光。平定江西叛乱,平定宁王叛乱,总督两广。这些事情都是王阳明先生军事天才的证明。所以对于兵法,王学也是悉心教授所属子弟。王先通此人对兵法自然是知晓。刘毅此言绝对正确,漕运之于军事,确实有妙用。只不过还要取决于刘毅此人的心术,若刘毅真是为天下百姓想,那自然是大善。若不是,则大明危矣。
刘毅也不指望一时半刻能让王先通接受自己的观点,虽然王先通是王学的继承者,可是比起先祖来他还是差很多,学识肯定有,但方法不行,或者说没有先祖王阳明的本事扭转逆境,只能逆来顺受,在逆境中沉沦,这样的人如果是作为一个顶尖的学者没有问题,但是让他做总督,确实是难为他了。但是今天,无论王先通是什么样的人,漕运大权都必须划归新军,朝廷已经对新军有了复杂的心态,这个时候新军就更加要壮大自己,加快发展,正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敢于挡在新军身前的势力都会被碾成齑粉。
半晌,王先通睁开了眼睛,他缓缓对刘毅说道:“那么,刘大人,你希望本督怎样配合你。”王先通的语气很平静,王先通看出来了,刘毅今天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是对漕运事务由新军接管这个权力志在必得,他现在根本不是以自己的下官,漕运协同的身份在跟自己说话,他根本就是以新军统领的身份在要求自己。如果是旁人,可能王先通会觉得刘毅飞扬跋扈,士可杀不可辱。可是刘毅方才说的几点又是那么有道理,这几点何尝不是王先通想做而没有能力做的,如今刘毅有这个本事和能力将其做好,不如先让他尝试一番。如果他做的事情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对天下百姓当然是一件好事。知行合一,说的就是这个。
刘毅见王先通的语气松动,不禁变换了颜色,言语中客气了很多,他对王先通说道:“总督大人,其实很简单,也是三点,其一,总督衙门必须要迁移,淮安虽然位置很好,但是新军的中枢在安庆卫,在太平府,既然我同时担任两个职务,那就不能在两地间往返耽误时间,所有的事务都应当在同一个中枢完成,所以,总督衙门必须要迁移到太平府,也请总督大人移步。不过总督大人不要误会,下官没有那么大胆子,将总督大人软禁在太平府,上面所说确实是为了政令颁布的效率更高。”王先通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其二,就是现在大人手下的这些官员和仅剩的兵丁全部裁撤,这些人已经不能称之为官,不能称之为兵,既然如此不如让他们出去谋生,也好过在这衙门中浪费时间,他们的职位自然会从新军中选拔官员外派。而总督大人也请放心,所有被裁撤的人我都会给安家银,绝对不会亏待了他们,如果不想离开官场的,我也会找南京六部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调到其他地方去,当然是平级或者降级调动,这些人的能力去做一地的主政官员是不合格的。”
王先通的嘴唇蠕动了一下,随即颓然的坐在了椅子上,刘毅说的对,这些人这么些年其实已经在漕运衙门待废了,与其拖着他们,不如给他们自由,若是刘毅真的能去南京运作运作也好,也算是对他们有个交代。有一点刘毅说的对,这些人的能力去主政确实不合格,不要说他们,就是自己外放去当一个知县,怕也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当好吧。
刘毅没有停下,他接着说道:“最后一点,也是对总督大人提的意见,总督大人是个很好的学问大家,满腹经纶,却坐在了不适合的位置上,新军设立了太平讲武堂,如果大人不介意的话,能否去讲武堂看看,讲武堂监院的职位虚席以待。”
讲武堂?监院?王先通就像听天书一般,一时间呆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