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8章吕宋定音上(1 / 1)

加入书签


“各位乡亲,条件我们已经开出来了,脚长在你们自己身上,我们不强迫你们去,但是希望你们能好好考虑一下,有一点你们放心,我们方才说的话绝对算数。”台岛鸡笼港,这里位于台岛的最北端,也是江南十府转运流民到台岛的一个最大中转站,跟中圩洲码头是一个道理,到了鸡笼港的流民基本上有两种选择,一个就是在台岛留下来,一个就是前往更远的吕宋岛,目前台岛岛内的流民转运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从各地汇集到江南十府的流民已经输送了二十余万进入台岛,这可是了不得的有生力量,台岛地广人稀,在郑芝龙占领开发之前,大部分都是原住民,还有外来的荷兰人,从陆地过来的民众不是没有,只不过基本上集中在鸡笼附近的北部,很少有人会深入到中部去。郑芝龙来后,闽浙等地沿海的贫苦民众不断迁入,壮大了台岛的力量,也大力开发了台中和台南,算是给青弋军打了前站,到了现在,青弋军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军都督府在台岛设立了三县两港,分别是台北县、台中县、台南县还有鸡笼港、高雄港,其中以台北县人口最多,约有十几万人,四万余户。这种规模放在内陆也是不小的县城了。台中县大约十万人,三万户,台南规模小一点,大约五六万人,两万户不到。而高雄港基本是军港,民众有限,鸡笼港是自古以来的港口,随着地位日渐重要,周围的商业也不断发展,又紧邻台北县,所以人口众多,建设的也比较好。
今日,又有两万多流民乘船来到了鸡笼港,从吴淞港到鸡笼港的航道基本上被新军垄断,又要经过郑芝龙福建水师的地盘,安全性更是不用说,每天都有大量海船经过,运送流民。在运输效率提高的情况下,鸡笼港能聚集数万新来的流民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名官员正在对新来的流民宣讲着政策,随着吕宋方向战事的不断进展,中军都督府要有意识的引导民众前往吕宋了,固然台湾的人口远远没有饱和,但是吕宋的土地如果打下来没有人去屯垦,仅仅依靠军队去强力维持,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中军都督府加大了对前往吕宋的移民的政策优惠力度,希望民众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官员站在高台上说的口干舌燥,下面的流民却有些难以置信,去吕宋岛的条件算起来比留在台岛要实惠两倍了。一名流民高声回应官员道:“大人,你说的去吕宋立刻分地两百亩,安家费二十两可是真的?”官员真是欲哭无泪,敢情自己在这里大费周章说了半天,下面的民众还是不相信,这可叫他怎么再说呢?“当然是真的了,这是中军都督府定下的规矩,你若是不信,去吕宋看看不就知道了?”官员再次解释道。“可是大人,小人斗胆问一句,若是这么好的条件,台岛怎么没有人愿意过去,而是要我们新来的去呢?”此话一出,下面立刻响起了嗡嗡声,显然是有很多人在附和他的观点,确实,众人倒不是不愿意去吕宋,因为在很多流民看来,吕宋跟台岛没什么区别,当中很多人都来自西北各个布政使司,台岛和吕宋对于他们的家乡已经是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有可能再回去了。当然,大部分流民也不想再回去,不想再回到那个只有惨痛记忆的地方了。可是让他们去吕宋,相对于台岛那是更加陌生的地方,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肯定是不行的。
这个问题一问,官员额头上的汗珠都要下来了,真不是台岛没人愿意过去,而是中军都督府出于稳定的考虑,根本就没在台岛民众当中大规模宣传,若是这样做了,台岛已经形成的良好局面可能会动荡,即便是有人听说了去吕宋有二百亩地和二十两安家费,如果是已经在台岛定居的,那要将之前分到的一百亩地和十两安家费给全部吐出来,有的人一听就打了退堂鼓,自己已经在这里稳定下来,犯不着去一个有些缥缈的地方再受苦。所以台岛定居的流民自然没有多少人去吕宋,这些聚集在鸡笼港的新入流民当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官员焦头烂额,这怎么跟他们解释呢?正在一筹莫展之际,忽然一个声音传来,“谁说没有人愿意去的?鄙人就要拖家带口去吕宋。”
众人也包括官员和维持秩序的士兵立刻将目光转了过去,只见一辆马车停在了港口营地的门外,马车的旁边还跟了近百号人。为首的一人是一个中年人,身上的衣服不能算特别华丽,但是可以看出来,用料比普通的流民要好很多。有的人立刻判断出,这应该是个地主之类的人物,而且鸡笼港的流民中西北人士很多,有的人一听就听出来这个地主说话的口音也是西北地方的,看来也是逃难到了江南被安置在这里的人。众人猜测的不错,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日熊翼在渡口救下的地主黄坤,黄坤到了江南十府之后,还是选择了安置在台岛,对于地主来说,没有土地肯定是不行的,而安置台岛一上来就能分一百亩土地,这可是大好事。同时刘毅对于这些西北的富户也没有秉承拒绝的态度,不仅是欢迎他们在台岛定居,同时还欢迎他们用银子来购买土地,并给予一定的优惠,也就是说,黄坤去了台岛,立刻就能拥有一百亩土地的同时,还可以用银子买地。明代的地价各地大不相同,比如江南地区以徽州的地价最贵,一亩达到了三十两银子左右,但是在中军都督府
的调控之下,目前整个江南十府的平均地价大约是十几两银子,这也是大明差不多的平均价格。当然,战乱地区除外,比如西北各地的地价,就是土地降到四五两都没人买,大量的人口死亡造成了无数的无主之地,你花银子买下地,却不一定能守住,这些地当然没人要。
而刘毅在台岛上来就分一百亩地,虽然台岛的地价便宜一些,但也就等于白送了一千两银子,这样的条件谁不是馋的流口水,黄坤这样的大地主能选择去台岛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根据中军都督府的政策,黄坤这样的富户如果愿意出钱购买更多的土地也不是不可以,并且还有优惠,一亩八两,你有多少钱就能买多少亩,但是有一条,买下的土地必须要用起来,不准闲置,也就是必须要召集佃农进行耕种,同时执行摊丁入亩的法令,坚决不能让大明各地侵吞土地的事情在新军治下重演。这样一来,实际上黄坤就成了一个工厂主,他的土地就相当于工厂,佃农就相当于工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些佃农也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利用其余的时间来耕种黄坤的土地,收成当中的一部分来支付他们的工俸,这也符合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当然,劳动力肯定是紧缺的,毕竟现在台岛是地多人少的局面,所以日后还会从仆从国招募人员,并且将南洋的土著拉过来充实劳动力。这其实就是西方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西方之所以能取得后世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们多厉害,而是因为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用火枪大炮征服了第三世界,他们的后代躺在第三世界人民的头上吸血,自然一个个脑满肠肥。
而刘毅的到来,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华夏民族才是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民族,既然那些蛮人听不懂道理,那就用火枪和大炮教他们做人,蛮人畏威而不怀德,这个道理老祖宗早就给华夏人民总结过了。回到黄坤这边,黄坤听说了吕宋的政策之后,大为欣喜,当机立断退还了手中的土地和拿到的安家费,同时已经买下的土地也交还给官府,官府也将他买土地的钱还给了他。虽然家里的人反对,但是黄坤在家族里说一不二,他觉得这些人目光短浅,大都督开出这样优厚的条件让流民去吕宋是为了什么,一定是吕宋遇到了困难,需要有流民过去军屯稳定局面,一个贫农去吕宋也许没什么影响,但是自己不一样,自己如果带头去,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同时也是政治投资,军部和都督府肯定会注意到自己,常言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自己这么干不就是解大都督的燃眉之急。黄坤走进营地,笑眯眯地对大家说道:“鄙人就是你们说的在台岛定居的人,我愿意去吕宋,并且已经将所有的土地和安家银退给官府,鄙人是绝对相信都督府的,没别的原因,咱的命是新军救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