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其义可乎D(1 / 1)

加入书签

二三四.去苦首药

脚下虽是越来越沉了,

身子虽是愈来愈重了,

但慧能此中纷纷思绪,却是不断不离。

或许只有如此,方可转移一些身体当下苦痛,增添一点儿拼力向前心力吧……

——舅舅所言不无道理,人一得病,真的是心苦比身苦更为深切。

因此,人的心苦若是有慰有寄,不但人病人痛要紧,也医者应该有所面对的吧。而两厢关键,是不是多在人与人平等更相互都尽量设身处地有所体察呢?

之中于医者而言,那由内体察不仅或是与人去病去痛去苦首药,是不是更良医之良真正着落?

因为,病人之心此时此中不但最为敏感,且人那柔软本性生发、灵明开掘,亦当最为是时吧……

想儒家虽非常重生,但其仁爱是不是多少有存居高临下之嫌呢——

读书人“舍我其谁”以天下为己任,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此医之志,当然更在世道人心那匹夫有责绵薄之力了。

但良相良医于人志趣而言,却是全然不同两条道路,那对所谓世道人心有责有疗所义,于中当然也会因此相歧相去越来越远了吧?

“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人十年寒窗,官路前途渺茫转而为医,不仅读书嚼谷着落一种无奈,更或所谓百无一用之人谋生一种方便而已吧。当然此中为医,那与人病人苦平等设身处地更世道人心拯救责任是不是也就如水少源、如木缺本了呢......

而道家于中,不但一切自利为上,且那生命至求之路还走得更远更玄了——

存身全生虽逆旅所期,但生死逍遥才是真人百年唯一绳墨、唯一妙境吧……

所以,

过隙人病人痛、己病己痛,与游于万化之初更一己精神高蹈超脱,还真不可相提并论了。

那庄老先生至友子祀、子舆、子犁、子来之间人我病与不病、痛与不痛,又所碍何事,所关何事,更何苦之有?

因此,人即便淹病绵疾或由沉疴命悬一线,不但不见其身心苦痛,反为百年精神旷达有得生命至乐妙境非常机缘了……

道家此中一味强调精神自在而无视常人身心实实体验,那于人生命至真至正追求,是不是便镜中花、水中月,叫人有些可望不可及了呢?

当然,此于世人灵明生发、精神健全,更或有落自欺欺人了。

因为,就人百年必病而言,那医人医世如果不把人身心苦痛实实摆对位子,那于世不病所求,或也会减少一分真正希望吧……

而西来之佛,广说人生皆苦虽有些不合常情常理,但其中于人生命况境九曲体味,却是极为深刻且独具慧眼的吧。人若以此为出发点去思维百年病痛并于中实实着落自助人助那去苦首药,是不是还真是可以有所期望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