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兰兮兰兮F(1 / 1)

加入书签

一二一.幽兰生前庭

人,

志逸四海抱负与丘山田园闲情本就南辕北辙。

所以,

先生“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士”是苦;

为官“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也苦。

但先生决然“归去来兮”,且断然“吾驾不可回”了,可为什么仍是纠结“有志不获骋”而“终晓不能静”,还一个苦呢……

人,

从某种角度来讲,xing爱丘山与志逸四海并无矛盾。

*爱丘山或许更能激发志逸四海豪情壮志,志逸四海或也实实着落了*爱丘山生命本真。

此中丘山,

此中四海,

或都人之为人一种非常情怀。若谓其中有什么差异,是不是也只层面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但现实之中,是不是也正因为这一层面程度出入,便决定了人百年志向及生命意兴微妙之别、歧路以远更相左相反呢?

这种或集一身却又千差万别更截然不同人生意趣和生命追求,其实人皆能觉,亦多反省,更可深悉。只种种因缘及现实万端窘迫,才使许多人不能、不敢、不愿、不忍更不堪于之完全面对和彻底承担罢了……

但先生不同!

先生格外清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先生了然洞然“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先生深知并实实体验了“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于灵肉之人苦痛孰重孰轻。

因为“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身心反复交战,不但使先生终明“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那生命无憾意兴更百年真正舒心所在,且还为此有了完全面对更彻底承担实实准备——

“量力守固辙,岂不寒与饥”,

先生是知晓前路的吧?

“称心而言,人亦易足”,

先生是有充分自信的吧?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面对可能更现实的里外孤独,先生是清醒和勇敢的吧?

“败絮自拥,何惭儿子”,

先生于亲人责任义务,更是够发狠的吧!?

而最能说明问题,还是先生于任上弃百里候如敝屣,此名利尘寰惊世骇俗,岂是不知不明百年生命真正意趣者所能洒脱、所敢抉择……

可先生为什么还是终不得人生安泰、生命大宁呢——

“幽兰生前庭,

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

见别萧艾中。”

先生由心所咏,不仅在其于浊世孤傲,于泛泛自负,或更不意不觉也暴露了读书人深深固疾吧——

为人有学,更品德高洁,当人知世用,乃天经地义。否则便陷金玉不识、明珠不遇、兰没萧艾幽怨和愤愤了……

幽兰于庭,唯期赏鉴,若没人在乎更希罕其质其芳,是不是还真就与萧艾无异……

先生兰质不甘有没,

先生馥郁寄望清风,

此中自觉不自觉躁竞,是不是亦读书所误、庠序所误更“学而优则仕”所误必然呢?其中所学为己为人大端及纤毫,人或难言清,但兰生野谷,人知与不知、识与不识,又相干何事……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耕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益,拙生失其方!”

陇亩之民,只要无灭顶天灾人祸,那起码温饱,也属常态的吧。先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且“南山”有地,“下潠”有田,却力耕力作经年不得暖衣饱食,其中之理是不是还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除恨自己真有些拙笨外,也唯有哀哉伤哉借洒浇愁了……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人适性“归去来兮”而无最基本衣食保障,那丘山田园自在畅怀,不但有些走样,是不是更内里纠结难去、精神反复难宁深深因由。此中“养真衡茅下”的百年人生意趣,或许还真有些不是滋味更有些变味儿了吧......

生命不惑却生存大惑里,人谋生之长与度命之短在实实日子长期困窘冲突中,先生除远羡东户,近梦桃源,是不是也唯剩清风不识、幽兰有没深深怨愤更“学而优则仕”不遇那固疾常常折磨了呢……

若再进一步究探先生百年窘境甚深渊源,是不是更在“人生无根蒂,飘若陌上尘”生命蜉蝣所察;“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人生逍遥所识;“去去百年外,声名同翳如”那逆旅物化所明呢?

此察、此识、此明那万般无奈心境,是不是即植下了人终难大安大宁的另一种幽幽之疾——

生命如尘,只在蜉蝣当下着落;

人生一化,更在过隙逆旅自珍。

当然百年不负,逆旅不虚,便唯在“养其性命”,“悦其志意”了。

因此,那身外名利更心役,不仅世人浅陋,亦祸患自取,所以“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先生那“宁固穷以寄意,不委曲而累己”之“归去来兮”,是不是本身就是生命无奈、人生无奈、性情无奈之一切无奈之无奈呢?

——太苛求先生了吧!

此念一闪,慧能内里不由顿涌一阵羞惭之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