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之一字D(1 / 1)

加入书签

二十五.学而第一

“慧能哪,记得娘好象给读过《论语》的吧?”

见慧能默默有思,老先生话锋一转,直奔主题。

“读过。”

慧能似乎还未完全回过神来。

“那还记不记得《论语》开篇章目是什么?”

“学而第一吧,外公。”慧能想了想应到。

“为什么《论语》开篇明义的,不是夫子切切之仁,也不是其念念之礼,而是学呢?”

明明暗暗月色之中,慧能望着外公一脸困惑摇了摇头。

“慧能哪,春秋末期,天下你争我夺,生灵流离失所。

面对纷扰社会乱象、百姓疾苦,心有大爱圣人提出了一种以仁人为出发点,又回归人仁一整套恢复社会秩序人伦政治之道。

夫子学说,其‘仁者莫大于爱人’也好,‘克己复礼’也罢,都是建立在当政人格自我认知、自我完善基础之上的,没这个基础,夫子救世济民之道便全无着落之地。

因为夫子深知,人与禽兽相别几希,人而不仁也人常性。但夫子更是不疑人毕竟是人,那人者仁也,才是人之为人根本。

不仅如此,夫子还深以为人之所以为性灵之首,灵就灵在人能自觉不自觉向天地万物学习,向同类中优秀学习。而这种能学愿学非常秉赋,才是人之为人更为本质天性。

夫子笃信,人一但运用好了这一优势,通过学习去觉悟内在几希仁性,并将这种仁心推己及人,那人非分自私贪欲,必将得到最为有效且最为可靠自我抑制。当然,那社会乱象顽症,或许就会因此消弭于无形了。

故此,夫子便认定做人首要在学习,为政首要在重视和引导人学习。只有这样,那世人为仁、世间归仁才会顺理成章,天下大同也终将水到渠成。

外公以为,学而第一之所以为《论语》开篇,这是其一。

其二,也许正是基于上述所义,‘学而第一’才锵锵以言: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尽其力,事君能至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于中也是可知,夫子之学,首在做人,其它乃是其次。

或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学而第一’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轻重和先后秩序吧。

慧能哪,你父亲遗愿,我和你娘坚持,也是把觉悟做人放在了首位,这一点与夫子之学并无矛盾。不同之处,只在怎样使你更好去实现一己人生和生命价值而已……”

听到这里,慧能虽觉外公讲得有点儿道理,但还是不太理解学做人与学知识不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一回事吗——

志士修齐治平,惟由格物致知。

格物者,明理之道,达心之途;

致知者,本性以明,仁心以成。

其所着落,不都在人相关认知之上吗?

那相关认知对人来说,不就是一个学习与成就互为一体过程吗?

可外公为什么要把学做人与学知识讲得这么绕,还要做如此明显区隔呢......

而老先生好像早就洞悉小慧能此刻所惑似的,于是紧接:

“慧能哪,夫子虽认为觉悟人格乃人学习首要,但在他老人家心里,人与人却是大不相同的,是天生就有高低贵贱之分的。

因此,在觉悟人格方面,人觉悟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有了霄壤之别。

所谓

‘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也。’

也就是说:

同样为人,有人于仁生而自知且以为己任并时时处处必不违仁;

有人能自觉效法先贤笃学以悟‘仁者人也’,当然深知人而应仁;

有人面对自身困境和社会乱象,不得不去反思反省并于学中觉悟人不能不仁;

但更多的小民百姓,即夫子所谓小人们于此不仅麻木不仁,甚至还多会于不学之中自甘人格沉沦而渐远渐失内里几希。

所以,在夫子那里,人是否觉悟固有之仁而为仁,反过来又成了划分、证明人上中下三品重要标准了。

当然了,夫子也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更言‘人皆可为尧舜’,但实则打心里却是深深叹息: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乎?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救世之道,小人是不可指靠的,只有当政及士君子才是社会改良、世风改变真正力量,小人们只仁人志士仁心仁术受益者而已。

至此,你或许要问,那夫子‘有教无类’意义又在哪儿呢?

其实,夫子早就明明白白告诉你了,‘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小民百姓觉悟人格最大价值,即自觉做一顺民而已。

所以,夫子之学,从根本上讲是为政之学,是士君子入仕之学。

当然,学文学艺等等等等,便非人之真学及有学了。

故此,夫子才谆谆教导他的弟子们‘无为小人儒’,只求混碗饭吃,而是要做一个心怀天下的‘君子儒’,这才是人上学求进真正意义。

换句话说,人不为入仕而上学,皆非为学,此乃学而第一的第三层意思。

慧能哪,你父亲要你远离儒家所谓以天下为己任庠序科举之学而潜心庄子生命智慧,其深意也在这里呀!”

老先生说完深深叹了一口气后转头慧能,期盼殷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