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议和与春耕(1 / 1)

加入书签




赵泰自称齐王,让南宋十分不安,不少南宋官员担心,即便向赵泰妥协,赵泰也不会放弃攻宋。
因此南宋方面开始犹豫,是否还要继续和谈。
对赵泰而言,他个人其实不在乎称不称王,以他的意思来办,他更希望能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次赵泰虽然打破了蒙宋的夹击,不过齐军所处之地,依旧在蒙宋夹击下,齐军的处境其实依旧很被动。
赵泰其实不愿意过度刺激宋朝,可是有些时候,他必须考虑下面人的情绪,弟兄们跟着他吃了这么多苦,打了这么多仗,心里想的就是能够更进一步。
若是赵泰不能理解属下的情绪和想法,他们久久得不到升迁,最后换个领头的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有些事情,赵泰知道干了弊大于利,但是还是要去做。
赵泰听了王文统的话,皱眉道:“南宋那边什么想法?”
王文统道:“他们现在担心,即便做出让步,大王也不会真正停战。”
赵泰沉吟一阵,“去岁,我们打破了蒙宋的夹击,宋军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无力进攻我们,而孤王初得河北、淮南之地,需要巩固成果,也无力进攻南宋。去岁交战,蒙古人丢了土地,但是军队没有什么损失。如今蒙古控制幽州,其大军可直接威胁河北。另外,河南之地,在蒙古之手,其军可渡河攻击山东。这对孤极为不利,孤与蒙古必有一战。虽说和议不过一张纸,但是多少有一定约束力。因此孤王还是想与南宋议和的。”
王文统道:“此前大王打出清君侧,诛奸臣的旗号。现在史嵩之被我们俘虏,我们继续南下,理由也不充分了。眼下大王既然有意议和,恐怕便要做出一些让步,有些要求便不能提了。”
这次赵泰对南宋使者提出,如果要议和,南宋首先要归还查封他的资产,恢复两边的贸易。
其次,南宋要承认齐军占据淮南,双方边境,南面以长江为界,西面以大别山、皖水为界,并且允许齐军在镇江驻扎一营兵马,保护齐国商人。
再其次,南宋允许齐国商人,进入南宋贸易,南宋市舶司对齐国商品征收关税,需要与齐国进行商议。若齐国人在南宋境内犯罪,南宋需要交给齐国来处理。
最后,便是考虑到齐国不如南宋富裕,南宋要彷当年西夏例,每年赠予齐国岁币五十万贯,粮食三十万石。
赵泰想了想,“先生觉得哪些条件可以退让。”
王文统道:“大王要在镇江驻兵,南宋方面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另外他们对我们的商人,自由进入宋境贸易,也比较抗拒。”
赵泰站起身来,想了想,沉声道:“这样吧!孤可以不在镇江驻兵,但是我们的商人自由进入宋境贸易,这一条我们必须坚持。为此,孤可以释放李知孝,以示诚意,再签约后,还可以准许南宋用钱赎回一批南宋俘虏。另外,孤在给他们一个面子,允许赵昀封孤为齐王。如何?”
赵泰在淮北俘虏几十万宋军和民夫。
这些人赵泰无法全部收编,从中拣选十五万人后,民夫直接放归,让他们回去生产,可还有十余万非淮南籍的禁军,则成为一个难题。
这些禁军家属大多在宋境,其中军官更是家境殷实,心大多在南宋一边,赵泰收编他们反而会成为隐患。
此前赵泰没有多少建设和发展的时间,齐国手上没有什么矿产,无法将这么多俘虏安排去采矿,为齐国创造利益。
这些人放归,无疑又会增加南宋的实力,所以怎么处置这些俘虏,齐国其实比较尴尬。
眼下赵泰只能让这些俘虏,去疏通河道,兴建水利,避免他们吃白食。
不过齐国控制之地,淮南地区人口密集,农业高度发达,百姓精耕细作,已经将土地利用到了极限,水利非常完备。
河北直接面对蒙古的攻击,齐国不敢投入太多,山东也没什么大工程能够上马,所以十多万俘虏,并没能很好的利用。
因此赵泰觉得,如果南宋愿意出钱,他可以放一部分人回去。
王文统听了赵泰的话语,沉吟片刻,“大王做出这么大的让步,臣估计签下和议不难。”

河北,在赵泰同王文统商讨与南宋议和之事时,齐国控制的州县,已经进入了忙碌的春耕中。
去岁打仗,影响了河北、山东的秋收。
虽说战争的结果,让齐国官府所获颇丰,充实了国库,解决了齐国的危机,但是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损失,却没有得到弥补。
战后赵泰宣布河北、山东受到战争影响的州县,免除赋税,可百姓因为去岁没得到收成,许多人家坐吃山空,不少人家为了生存,都向富人和官府借了大笔口粮。
虽说赵泰下令免赋,但是百姓普遍欠债,齐国可谓是国富民贫。
因此今年的春耕,今年的收成对百姓来说,便格外重要。
若是今年能够丰收,百姓便能够偿还一部分债务,同时来年收成前,也有粮食吃。
如果今年耕种受到影响,百姓又颗粒无收,那么河北百姓便会大量破产。
齐国官府,对民间的情况有所了解,对于今年的春耕,可以说格外重视。
开春之后,赵泰便在济南举行春耕仪式,各州县官员也都纷纷进行春祭,劝民耕种。
在河北平原上,天空晴朗,微风拂面,春日的阳光温暖而舒适,忙碌的百姓站在田地中,看见周围树木抽芽,野花绽放,听着鸟儿在欢快地歌唱,心情不禁格外舒畅。
此时无数穿着简单衣物的百姓站在田地里,他们或是用锄头除草翻地,或是赶着耕牛,或是播撒种子。
百姓看见这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场景,有人忍不住停下手中活计,高声歌唱着。
忽然,一阵马蹄声响起,北面一队骑兵,疾驰而来,轰隆的马蹄声瞬间打破这副美好的画面,百姓看见奔驰过来的骑兵,立刻吓得惊慌四散。
窝阔台丢了河北,又见雄州世侯杀死达鲁花赤,投靠齐国,为了遏制这种势头,窝阔台采纳谋臣建议,派遣小股骑兵南下,影响河北春耕,不让河北百姓进行生产,叫他们知道跟随齐国,只会过得越来越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