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法统(1 / 1)

加入书签

“大帅到!”

城外,冯恺走进武锐军大营参赞部。

“都坐吧。”冯恺压了压手,待众参赞坐定便说道:“我军进驻北京城已有十天,这北京的情况诸位也都看在眼里,想要收拾民心,恢复北京城的元气……任重而道远。”

徐鹏微微点头,这几日间武锐军将安民告示贴满全城, 几乎把武锐军的政策都给说透了,然而老百姓基本上不买账,整日里躲在家里,看武锐军的兵就跟看贼没什么两样。

被李自成、满清祸害的太惨,寻常的百姓已然对统治者失去了最基本的信心。

没办法,冯恺便安排军中所有能说会道的挨家挨户去宣扬政策, 但是反应平平。

“大帅,当务之急还是秋收。”

说实话,满清入主北京城,也经历过冯恺如今的局面,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北京百姓虽然被李自成祸害的不轻,但终究还有那么一点活气,可现在的……当真是扎堆的行尸走肉。

当初多尔衮也是一样,首先贴安民告示,还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这才让百姓慢慢接受满清异族成为新的统治者这一现实。

要不是多尔衮急不可耐的玩剃发易服把事给玩脱了,也不至于引起动荡进而掀起绵绵不绝的反抗。

杀了不知道多少人,最终多尔衮还是小看了华夏民族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重视程度,最终无赖只能废除剃发易服令。

然而剃发易服乃是满清打断汉人脊梁的重要手段也是奴役汉人的根本之策,岂能轻易废止!

所以多尔衮也是憋了一股气,就等着东西两路军能够迅速平定天下,然后再推行这一政策。

届时即便天下皆反,他也会抽出屠刀,将这天下杀他个血流成河!

不过现在多尔衮已经逃了, 再谈这个已无意义, 而且也已经让天下人看清了异族想要奴役天下的丑陋嘴脸,再加上连番大败于武锐军之手,所谓的不败神话早已经成了笑话,如此就算武锐军败亡,满清再卷土重来,还想如以前那样轻轻松松夺取江山,也已不可能。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满清入主北京之后的安民举措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让京城恢复了些许生机,也保证了春耕的正常进行。

转眼已是秋收……

如今城外就是一片金色的世界,沉甸甸的稻穗一眼望不到边,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丰年。

满清也没赶及收取秋粮,更何况就算来得及,那也会增加大量辎重,这对于已经决心逃窜的清军而言很是不利,至于毁了稻田……

这倒不是不可以,不过多尔衮虽然早就做好了逃窜的准备,可济尔哈朗还在居庸关,他还报着最后一点希望, 毕竟能不走自然也还是不走更符合大清的利益。

等到济尔哈朗败逃回去之后,武锐军随时随地都能杀到京城脚下,这时候再去毁田?

又不是粮仓,一把火烧了也就烧了,想把京畿之地的良田全毁了,那也得看看武锐军会不会给多尔衮这个时间。

民以食为天,这是华夏这片土地上永恒不变的主旋律,然而秋粮沉甸,却没被收割多少,便可见此时的京畿地虚弱到了何等境地。

“如今也只能让大军去抢收秋粮了。”冯恺苦笑,多尔衮这掘地基掘的实在太狠,裹挟走了八九成以上的精壮,没被裹走的几乎都是因为躲进了山里逃过了搜捕,这才逃过一劫。

如今武锐军初至,谁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状况,这些青壮那敢冒头?

安民告示说的再天花乱坠也没用,李自成没贴过安民告示还是满清没贴过,最后呢?

现如今京畿之地都是些老弱病残,指望他们收割秋粮根本不现实,那也不能让粮食烂在地里,那是要遭天谴的,没办法,只能靠大军去收割了。

不过有了这批秋粮,对于恢复京畿地的元气也是大有好处。

秋粮的事就这么早早定了,冯恺又道:“京畿百姓十不存一,惶惶帝都竟然成了这般模样,当真是可叹,如何让京畿地恢复往日繁华,还要靠诸公拿个主意。”

徐鹏眉头深锁,众参赞也是面面相觑。

这已经成了症结所在,也是很让人头大的问题。

光统帝已然启程,如今已然出川到了汉中地界,就算再慢,年底前也该到北京了,光统帝来北京可不是游山玩水的,他是来登基当皇帝的……

别觉得蜀王在成都蜀王府登基就能得到天下人认可,那是不可能的,就好像满清顺治帝在盛京登基,到了北京又登基一次一样。

弘光皇帝是被江北四镇扶上皇位的,而且还是在崇祯皇帝三个儿子失陷京城注定无法登基的前提上,最合乎法统的大明继承人。

南京那帮道貌岸然的鸟大臣,往日里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

想当年万历皇帝的国本之争,就是这一帮子文臣和皇帝打了十几年的拉锯战,对于万历帝的非暴力不合作,当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的那叫一个冠冕堂皇,仿佛不立泰昌帝,这山河社稷转瞬之间就会倾覆,这大明天下转眼间就会易主一样。

说白了就是从法统上去算,身为长子的朱常洛比朱常洵更具备具备继承天下的资格。

至于人品、能力是不是荒唐这些狗屁倒灶的都不是个事,君王嘛,只要大臣们用心辅佐,尽心规谏,废柴也能成为璞玉不是。

可到了南京呢?

史可法就差没把朱由崧的底裤给骂穿了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支持潞王朱常淓继承皇位。

按照法统继位论,朱常淓他爹潞简王朱翊镠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四子,也就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弟弟。

如此一来朱常淓就是万历皇帝的侄子,比崇祯皇帝朱由检和朱由崧上一辈还要高上一辈。

从法统论,崇祯皇子儿子没指望就往上找天启,天启无子不谈,再往上追泰昌帝。

泰昌帝倒是有几个儿子可活下来的就朱由校和朱由检也就是天启和崇祯,所以没指望,那就再往上追,便追到万历。

那么万历这支自然而然就是福王一脉,哪有不立福王还继续往上追到隆庆帝的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