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四章 吴三桂(1 / 1)

加入书签

阿济格裹了裹身上的衣服,关外苦寒倒是让他察觉不到什么寒冷,但是入了关以后,纸醉金迷的日子没过几天就被多尔衮打发了出来,忙的跟狗一样追击李自成。

其它还好就是中原这气候让他很不适应,明明是春夏交替的好时节,这风吹在身上却仿佛是要往骨头缝里面去钻, 让人很不舒服。

小冰河虽然到了末声,可余威尚在……

站在阿济格身边的乃是吴三桂和尚可喜这两个大明降将,大明人在太祖时期向来不受重视,哪怕是对满清居功至伟的范文程也不例外,只不过皇太极称帝之后,似乎也知道大清国的体制存在太多弊端,想要完善制度甚至占据华夏,那么光靠区区数万从老林子里面钻出来的女真不行, 于是汉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这种情况在洪承畴和吴三桂降清之后更是达到了巅峰。

洪承畴无需多说,那可不是范文程这种三流文人所能相提并论的,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出身,在大明位高权重,属于文人当中金字塔顶端的存在。

可笑崇祯在洪承畴兵败松山之后还以为洪承畴已然殉国,为了激励民心士气,崇祯还举行了盛大的悼念仪式,最后知道洪承畴竟然没死还投降大清,也不知晓那张脸在朝臣的面前是怎么挂的住的。

至于吴三桂,其麾下关宁铁骑倒也能算得上是一支精锐,不过在大清八旗面前也就那么回事,不过吴三桂不管怎么说都是大清入关的第一功臣,能得高官厚禄也算是大清国千金买马骨,做给天下汉人看的。

还有就是如耿精忠、尚可喜这些原本是皮岛毛文龙麾下大将,可笑崇祯听信谗言借袁崇焕之手诛杀毛文龙,致使大清再无腹背之忧,进而能一次次悍然侵入大明腹地……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无需多言, 现在摆在阿济格面前的是如何才能攻陷西安, 彻彻底底灭了李自成!

毕竟现在大清打着的旗号乃是为崇祯帝复仇, 只要剿灭李自成,那么大清取代大明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就能获得很大一批华夏读书人的效忠,而且从法理上也能更加站的住脚。

政治上乱七八糟的事阿济格不太想废自己太多的脑细胞,他现在考虑问题的层面首先是军事,而当前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拿下西安!

但是西安就像是一块无比难啃的骨头,阿济格崩掉了几颗大牙,西安城依旧岿然不动。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西安本就是和洛阳齐名的天下雄城,更是周、秦、汉、晋、隋、唐这些大一统帝国的都城,在历代王朝时期虽然毁于战火的次数不止一次,但是一次次重建,城防已然坚固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在这个天下估计能超过西安城防的除了南北两京以外,还找不到第三座。

当初李自成杀到北京城下面对坚城也曾心叹,甚至做好了攻不下北京就南下的打算,可谁能想到北京数门洞开喜迎王师……

只是不知道随后的追赃助饷,那些选择开城的诸如兵部尚书张缙颜之流是否悔不当初, 只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 既然做了卖主求荣的丑事,那么遭受报应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谷厒

于是大清国进入北京城之时, 看到的不是一座繁华之都,而是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的死城,侥幸活着却被李自成祸害的万民一个个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半点生气。

直到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北京城里的百姓才开始反抗,这一点始终让满清诸多王公难以理解,被荼毒那么惨的北京百姓对李自成恨之入骨,而大明天下之所以会走到今天,大明万民之所以会民不聊生,北京的百姓之所以会生不如死,基本都和李自成脱不了关系。

现在大清国入关占据了北京城,颁布的一条条政令就是为了让这座雄城恢复到盛世气象,可最后仅仅因为一条无关紧要的政令,就引得全民反抗如潮,最后甚至逼迫多尔衮不得不撤销了剃发易服令。

阿济格是满清王族,他也深研过汉文化,当然也知道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废话,但是他更清楚,对于百姓而言,谁是这片土地的统治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毕竟不管是谁来统治他们都免不了要交税,也无可避免的会被压迫会被剥削。

而统治者只要对万民稍微好那么一点,万民就会对统治者感恩戴德,就会歌颂坐在皇位上的帝王是明君贤主。

大明王朝已经腐朽到了必然崩塌的地步,改朝换代也必然会实现,在阿济格乃至多尔衮看来,此时的华夏万民此时盼望明主就该如同久旱盼甘霖一样才对。

那么相对于腐朽的大明和残暴的大顺,秉承推崇华夏文化的大清对于百姓而言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

难道仅仅因为大清是异族就要抗争到底,这算什么道理!

“冯恺已经到了西城外十里驻军,王爷有何打算?”一脸严肃还显得有些忧心忡忡的吴三桂忍不住开口。

他放满清入关,将阻拦建奴数十年的雄关拱手相让,固然是因为不敌李自成为求自保,但是他出卖民族,数典忘祖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凡有些羞耻心的汉人都会对他这种人恨入骨髓,又怎么可能会去管他是不是被逼,是不是有苦衷!

现在说这些都是屁话废话,吴三桂情不自禁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后面的那一根老鼠尾巴只要一想起来就让他恶心的想要作呕,但是没有办法。

不剃发就不可能得到大清的信任,得不到信任的汉人,哪怕是他这种手握重兵的,估计死也就是眨眼之间的事罢了。

现在他只想建功立业,立下足够大,让满清上下都不得不正视的功劳,只要功劳足够大,那么就算满清想要兔死狗烹也得掂量掂量满天下降臣会不会跟大清离心离德。

这也是为何原本的大明官军百无一用,投降满清之后却如狼似虎一个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