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弥留(1 / 1)

加入书签

大西军老营精锐确实拥有极强的战争经验,当然这种经验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败逃当中给锻炼出来的。

重庆城前,大西军遭遇惨败,在武锐军犹如潮水一般的攻势下,整座大营轰然崩溃,不过毕竟是经验丰富,即便没有大将指挥,那些中层将领还是在战争爆发的初期就做出了最准确的判断!

聚集老营迅速脱离战场!

至于那些炮灰, 比如新附军……那是死再多都不带心疼的。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老营在,大西军就算经历再多的惨败,过不了多久就会东山再起。

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一次大西军会有多惨, 甚至就算有炮灰牵制武锐军, 谁也没有把握能逃脱武锐军的追击。

因为武锐军还有上万精锐骑兵!

果不其然,发现老营败逃,武锐军出动数千精骑追击,这一追就追了大半夜,而逃离的老营前前后后留下上万人马拼死断后,谁也没有把握最终能逃出生天。

但是奔逃了一夜,早已经精疲力尽的老营精锐陡然发现,武锐军的骑兵竟然没有追击而至。

他們也只当是武锐军行事太稳,怕在黑夜当中中了伏击,所以谁也不敢放松警惕,强忍满身疲惫最终逃进了广安州。

得到休整的败兵并不打算据城死守,但是凭借城防至少也比野战当中和武锐军争锋强的多,于是加固城防,整军备战,谁能知道,等了三天,没等来武锐军的追兵, 反倒等来了安西将军张定国。

关键是张定国还带回了奉命断后的近万老营弟兄!

可以说在那个时候,大西军上下, 包括艾能奇和刘文秀在内的所有将领都认定李定国已经投降了冯恺。

好在重伤的老帅清醒了小会,让大西军上下听从张定国之令,这才消弭了一场西军内部险些爆发的大战。

随后张定国下令,全军北上,攻打下来的所有属于四川的城池尽数舍弃,最终一直逃到了汉中。

这条军令倒是没有引起质疑,重庆惨败,让大西军上下彻彻底底,清醒的认知到了武锐军有多强悍,而武锐军本身就是奔着光复四川全境而出兵,留下兵卒守四川已然之城毫无意义。

当日大帐被三枚炮弹击中,张献忠头皮被弹片掀飞一大块,然而还有一块小弹片击中其肺部位置,本来也无大碍,然而战事激烈,又为了逃命,生生将轻伤给搞成了重伤。

逃到广元之时,张献忠已然到了弥留状态,若非找来郎中全力施救,估计张献忠多半都不可能活着离开广元。

这些天一直在逃命,终于逃到汉中,算是彻底稳定下来,然而张献忠已是伤口恶化,命悬一线。

几乎全汉中的名医都被押了来,然而面对已然恶化的伤势,众名医也是束手无策。

天气炎热,伤口溃烂化脓,在如今这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几乎可以判死刑了……

病榻前,几位名医小声私语,时不时传来一声哀叹。

李定国坐在张献忠的病榻边上,看着病榻上气若游丝,很显然命不久矣的义父不免悲从心中来。

谷寜

纵横一生,转战万里,叱咤天下的义父何曾想过会在重庆城下折戟沉沙,要知道他最恨的崇祯皇帝已经死了,更恨的大明王朝已然是风雨飘摇,随时都会倾覆。

但是义父或许看不到那一天了……

从广元到汉中这一路上,义父陆陆续续醒转过来数次,在这数次醒转之余,李定国将自己在武锐军大营和冯恺说的每一句对话,一个字不漏的说了个清楚,他相信义父一定不会相信自己会背叛他,否则他就是禽兽不如。

四大义子,孙可望勇猛,李定国善谋,艾能奇暴躁,刘文秀沉稳,如今大哥孙可望死了,没有死在战场,而是成为俘虏被斩首,堪称屈辱。

但是要说恨,李定国却发现自己如论如何都恨不起来,哪怕对自己恩重如山的义父是死在武锐军的手里,他依旧恨不起冯恺。

不是因为冯恺对他的礼遇,而是他觉得冯恺确实是已经仁至义尽。

这场战争是大西军挑起来的,巴岳山伏击,重庆夜袭也都是大西军先动的手,而武锐军在击溃大西军,完全可以倚仗上万骑兵将逃窜的老营精锐一网打尽的时候,却主动退兵给了大西老营一条生路。

而且冯恺还将被俘的老营精锐尽数还给了他,这说明什么?

说明冯恺至少还念着和大西军的一份香火情,念着大家都是义军,都是为了抗拒暴政,推翻大明而举义。

他拿什么去恨,就算恨,难道他需要去复仇?

凭借武锐军的战斗力,若复仇能有几成胜算。

几位名医嘀嘀咕咕说个没完,艾能奇哪里还能忍受的住,冲将上去抓住其中一个名医的衣领怒喝道:“说,义父的命可能救回来!”

被揪住的名医并不惊惧,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大西王伤到肺经,又失血过多,已然化脓,能从重庆坚持到汉中,已是奇迹,此时此刻,怕是扁鹊华佗重生,也不可能将其从鬼门关前拉回来了,少将军节哀……”

“我节你娘!”艾能奇暴怒,一拳将名医砸翻在地,抽出腰刀就打算将之砍死。

“住……住手。”病榻上的张献忠被惊醒,眼中难得恢复了一丝清明。

“义父!”艾能奇和刘文秀不约而同扑到病榻前面,两位征战沙场经年的好汉,流过无数次的血,但还没有如今日这般流过泪。

“扶我起来。”

李定国连忙将义父扶起,斜靠在枕上。

“本王纵横天下十几载,无数次险死还生,吃的是断头的饭,干的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营生,能活到今日,已是邀天之幸,更何况崇祯小儿死在本王前面,本王虽死而无憾。”

“义父!”三大义子同声大喊。

张献忠叹道:“本王虽死,可大西的基业不能葬送,只可惜本王几个儿子不成器,不能在这乱世之中率领大西军走向辉煌,但老天待本王不薄,本王还有你们这些义子可以托付重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