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利益集团(1 / 1)

加入书签

在刘义真回建康的第二天,中书省的官员突然忙碌起来。

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立即引起一些人的注意。

中书省,秉承君意,掌管机要,发布诏书。

刘义真一开始就从中书省下手,确实打了很多人一个措手不及。

好在中书省也是透漏出小道消息,这是刘义真要对于北伐出征的将领士卒进行论功行赏。

这就意味着刘义真在“先礼后兵”和“先下手为强”中选择了前者。

即便这个“礼”有点硬。

现在刘义真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手中的兵权, 可是兵权这种东西,就是杀手锏。

只能用来震慑。如果要用,那就代表着已经到了掀桌子的时候。

先加封北伐将士,无疑可以使刘义真对军队的影响力更深,同时也更容易拉拢军功贵族势力。

如此,压力便到了世家这边。

刘裕以行伍起家, 军队从来都被刘裕视为禁忌,压根不许世家插手。所以刘义真才能在一上位就先将这块基本盘握在手中。

其中的陈郡谢氏想必体会更深。

明明北府军都是谢氏创立的, 现在这支部队却都潜移默化的姓了刘。

现在南方世家坞堡、庄园内的那些私兵, 根本不可能对规模庞大、训练精良的中央军产生威胁。汉末三国时期江东的那种“私兵部曲”已经成为历史。

一封草拟的名单也在刘义真的授意下“无意”间泄露出去。

上面都是重号将军的封赏,只是这人选,看得一众世家心惊肉跳——

左将军朱龄石,不升不降,加封县公。

右将军檀道济,虽无赫赫之功,但朝野皆知其威名。

前将军王仲德,资历老,还镇守晋阳,老当益壮。

后将军王镇恶,大家也都捏着鼻子认了。

但之后……

护军将军,范道基?这是哪位?

裴方明……这又是哪位?

刘义真这是要把皇宫养的狗都要提拔成军犬,混上一份军功不成?

在这份草拟的名单上,几乎全都是刘义真的亲信,就连没参与北伐的王买德和高允都捞到了军功,理由是献策破敌?

皇帝这是把百官都当傻子糊弄呢?

这分明就是借着北伐的军功把自己人往上提拔!

这事刘裕也干过。

但至少刘裕还讲个面皮, 要封赏一个人肯定会将那人带着一起行军。实在来不及也会让对方兼任个军职, 做点面子工程。

刘义真呢?

直接一封不明不白的诏书, 这让别人怎么能信服?

可是……

谁敢去揭开这层皇帝的新衣?

现在天子摆明了是要和大臣耍流氓,可大臣也只能忍着。

因为北伐的功绩是真的。

那些土地是刘义真亲自收复的。

他说谁有功,谁就是有功。

反正“献计”这种功劳,谁能查出证据来?

现在刘义真就是要用北伐的军功打造出一个刘宋自建国以来最强大的利益集团,一个支持刘义真的利益集团出来。

这个利益集团注定不会长久存在,但是从短时间来看,这将是一个无人能撼动的庞然大物。

别的不说,跟随刘义真北伐的这群将领都将是这个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者。

没有去北伐的,如王镇恶又是刘义真的潜邸之臣。

赵伦之更是外戚。

谁能抵抗这个恐怖的势力?

谷淭

不!换个问法……

谁能拒绝加入一个这么恐怖的势力?

徐羡之或许可以,但徐羡之代表的是寒门势力,最多带一点勋贵色彩。这样弱势的属性意味着他必须要依附于皇权才能生存下去。

一时间,大家都将目光投向了谢晦。

本来这个人可以是王弘。

只是……

谁不知道王弘现在是外戚?

只要王弘不作妖,皇后不失德,再进一步生一个嫡子。王氏的利益只会越来越高,根本没理由出来冒险和刘义真作对。

所以谢晦就是这些势力唯一的希望。

谢晦这几天被夹在中间几乎要疯掉。

他很想跑出去和众人说:“我才是北伐献计的那个人!我才是最该加入这个利益集团的人!”

只是可惜,这话他不能说。

说了,他会从两边制衡的那个支点变成两方都会嫌弃的二五仔……

谢晦此时很想抱着刘义真的大腿哭问一句:“陛下为何要陷害忠良?”

很可笑, 两人在战场上是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换了个场地就立刻变成对立面。

即便他明白刘义真不是故意的,造成这般尴尬局面的原因主要还是每个人的屁股坐的不一样。

而屁股,又决定着脑袋。

“我要进宫面圣!”

谢晦也被逼的没办法,只能是到刘义真处卖惨。

到了太极殿,不待谢晦将准备的台词绘声绘色的表演出来,就看到让他终身难忘的场面。

纸,到处都是纸。

一卷卷上好的麻黄纸散落在大殿各处,还有几百名士子正拿着毛趣÷阁坐落在其中,进行着谢晦根本看不懂的演算。

“哟!谢侍中来了!”

谢晦抬头一看,才发现刘义真此刻正毫无形象的靠在一根梁柱上,手中捧着几卷纸张勾画着。

“陛下,这是……在做什么?”

“当然是折算此次北伐的军功奖赏……快去给谢侍中拿纸趣÷阁,让他也帮忙算算。”

谢晦:“???”

虽然有种羊入虎穴的感觉,但谢晦还是欣然接受起身边人的教学。

“这都是此次北伐的军功簿……”

“……”

以谢晦的智慧,看懂这些不难。原本鬼画符似的演算方式在熟悉后已是了然于胸。

只不过,正是因为看懂了,谢晦才愈发的胆战心惊。

这犒赏,已经是丰厚的有些离谱。

一个连斩首功劳都没有的普通士卒,仅仅是在洛阳待了一年,刘义真就给他奖赏了二十贯五铢钱,相当于黄金铸造的两枚“永初宝钱”。

像在前线作战的精锐,赏钱更是高达百贯,数百贯。

刘义真这是要干嘛?

把国库淘干?

正在谢晦疑惑的时候,身边的小吏开始给他介绍第二项工作——

折算。

在这项操作中,给士卒的赏钱被折算成货物。

只是这些货物谢晦越看越眼熟……

这不就是世家作坊里生产的货物吗?

刘义真……这是打算把世家的钱袋子捅个窟窿,然后大家一起玩完?

——————————

大家不用去翻看前面改过的章节,基本都是删减。不会影响后文的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