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开蒙和学堂(1 / 1)

加入书签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农家娇女:上门女婿好俊俏 爱书阁(books520.xyz)”查找最新章节!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姚暖笙很清楚这一点。

她们现在不过是一个农家女,一个秀才,这么大的买卖根本就守不住。

与其徒增麻烦,不如给别人一点好处。

比如帮了他们许多的萧掌柜的东家。

看他东家的样子,应该背景不简单。

算是个厚道人,到时候自己说不定还能多挣点分红。

“多谢刘大夫的好意,不过我这生意跟别人是已经谈好的,若是军中真的需要的话,倒时可以跟他谈。”

刘大夫是个妙人也猜出些姚暖笙的意思,便不再多说。

真诚的谢过之后离开。

……

日子过的挺快的。

过了二十五。

过年的氛围就更浓了。

今年家里面的人不少,也挣了不老少的钱。

在邓氏的安排之下,早早的准备好了年货。

姚老二和姚老三也关了店回来过年。

姚家早就分了家,每年也就过年的时候会一块在老宅聚一聚。

姚老二和姚老三有阵子没回来。

两家子回来,这一开门看到不认识的黄老头顿时愣了一下。

得知是买的下人,这几人心里面颇有些意外。

不知不觉中,原本觉得不如他们在地里面刨食的大哥,已经过上了他们不怎么敢想的生活。

一家人回来,黄婆子做了一桌子的美味。

他们是从京都来的,北方的食物更加的拿手些,做些家常菜味道也好的很。

“这菜的滋味做的不比嫂子差,以后嫂子可要享福了。”

二婶宋氏开杂货铺的,这嘴皮子利索的很,这会的好话一连串的出。

“喜欢就多吃点,今年在家里面多住些日子。”

邓氏笑起来,她还挺喜欢家里面热热闹闹的样子。

这叫做人丁兴旺。

“今年一过,我家成哥就十六了,该定亲相看人家了。”

这过年说的最多的就是小辈,说着就说到了三哥姚从成的身上。

看着姚从成,邓氏想到了自己的二儿子姚从文。

这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了,一时间也发愁起来。

被自家老娘瞪了一眼,姚从文委屈的缩了缩,他又没干什么。

宋氏没察觉,自顾自的说起来。

“现在这说亲可真够难的,我家成哥自己没什么本事,也没个营生,县里面的姑娘可都看不上,这要是在村子里面娶,我又有些不甘心。”

她一心犯愁的不行,眼神时不时的看向姚暖笙姚从文。

“她二婶你这话说的,成哥好着呢,县城里面机会多,你给他找个营生不就行了。”

邓氏说笑起来,看着姚从成脸红的样子给小辈解围。

宋氏顺着话音就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暖笙的店过完年就开业了吧,这店里面的人都选好了吗?要不看看你三哥?给你帮个忙去不也挺好,都是一家人。”

姚暖笙有些意外的看了眼二婶,对于让家里面的人去店里面。

姚暖笙其实是有些抗拒的。

但是这个时代确实是这样,都会觉得家里面的人会比其他的人更加的靠谱,宗族的力量才是巨大的。

“这有什么,到时候开店了让二哥来就行了,不过有一点我提前说在前面,咱们亲戚是亲戚,生意是生意,在店里面二哥可没什么特殊的。”

她还是嘱咐了一句,她和姚从成相处的不是很多,不太知道秉性如何。

姚从文和他的年纪相仿,若是真有什么事情,作为兄弟,二哥怕是也不好说什么。

“应该的应该的,你这三哥是个实诚人,不会搞那些乌七八糟的。”

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二婶变得更加的热情了。

三婶柳氏是个沉默寡言的,这会也有些忍不住了,使劲的推了推旁边的老三。

这终于反应过来。

姚老三也支支吾吾的说起自己的儿子。

“我家这小子也到了开蒙的年岁了,姑爷是读书人,能不能给指点指点?”

说起这个姚暖笙突然间想到了柴智心。

听季望尘说过,他的学问不错,不过因为体弱的问题,再加上家里面没地方,想开个私塾一直也没有开起来。

若是她出钱在村子里面开个私塾请个先生的话,好像也很合适。

这样也算是她为村子办些实事,也不用被村子里的人天天盯着。

“三婶,你说起这个事情倒是提醒我了,咱们这几个村子周围也没有什么好的蒙学,我还想着要不跟村长说说,在咱们村开一个私塾,到时候让小弟住在家里面,上学也方便。”

姚暖笙的这话有些突兀。

但想想也是一件好事情,便也没什么人反对。

现在姚暖笙的实力不弱,家里面的事情,好些只要不是大问题都由着她自己做主,家里面的人从来都不会反对。

“好事,大好事啊,不过安哥年纪小,还是想留在自己身边。”

三婶有些犹豫,她想了想看向季望尘:“姑爷有没有知道的,哪家私塾会比较的好。”

季望尘对这还真不是很清楚,不过平日里跟同窗沟通的时候多少还是知道一点。

“县城里面数得上名字的私塾有三家,何秀才,王秀才和专门开蒙学的老童生。”

他想了想,一五一十的跟三婶分析。

“何秀才年纪大了,已经没什么考功名的想法,所以对学生会更关注,王秀才年轻,怕是还想继续考,可能没那么经心,如果不指望着考功名,只想认点字可以去找王老童生,他那束脩便宜,而且还会教些算盘之类的实用技能……”

三婶听的认真,二婶也一样。

毕竟她家里面还有一个小儿子,也得要想着点。

后来,二婶家的立哥送去了老童生那学些本事。

三婶倒是正儿八经的将儿子送去了何秀才那,这看样子是准备要供着科举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总是热闹非凡的。

家里面有几个小孩子,闹腾起来的时候,到处都是咋咋呼呼的声音。

过了二十五,柴智心也不会再来,季望尘给结算了工钱,带了些简单的年礼。

店里面也基本上弄完了,姚从文也总算是解脱回家休息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