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引子2(1 / 1)

加入书签

燕伟富很感激,是那种发自肺腑的感激,尤其是第二年抱上了孙子,对于宁家更是贴心贴肺的感恩,恨不得以身相报。

而他有的只是点脉,看风水。也不用宁风铭提醒,燕伟富自觉地四处寻访,经过两年寻找,终于找到一处灵脉,叫做二龙戏珠小洞天,

那里是一处小山岗,在山岗上有一谭泉水,泉水分左右两条小溪蜿蜒而下,像是两条飘带围着山岗,这虽不是顶级富贵之地,但也是上上之选,燕伟富亲自主持,择吉日动土,给老宁家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阴宅。

也不知道是累的,还是天谴,完工之日燕伟富突然昏倒,经过医治,人倒是保住了,只是双眼看不清了,连近在咫尺的东西都看不清,他是放下了一桩心事,宁风铭却颇感愧疚,亲自把燕伟富请到家里,在后园辟出一所精致的小院,对几个儿子说:“这是咱家的恩人,更是咱们宁家崛起的基石,所以不管我在不在,都要记住,把人家当先人待,比对我还要恭敬。这才对得起人家的付出。”

别说,这座阴宅还挺有效果的,宁家以前虽然办了私塾,孩子们却没有那个读书的心性,勉勉强强认了几个字,磕磕绊绊扯几句子曰,宁风铭算是好的,还马马虎虎看下来一本书,其他的弟兄连账本都弄不明白,这样的敢去童试吗,去了只怕就是个笑话。

自从阴宅完工,别的不说,宁风铭的二儿子宁云曦就像突然开了窍,读书过目不忘,举一反三,喜欢的教私塾的老先生好似捡到了宝,整整学了十年,等宁云曦十八岁束冠刚好遇到乡试,这小子也争气,一举拿下本县第一。

县、府的考试,都是鉴定文人的资质,等宁云曦府考有事一个第一,不仅落实了童生的资格,更成为远近知名的天才,名声一起来,连座师都要巴结你,谁不想以后的弟子有出彩,点选了出线,那就是天大的抬举,那就是一辈子都要认的师徒关系。所以接下来的院试,乡试、会试,宁云曦一路过关斩将,以殿试第四十五名的成绩跻身官场,因为没有后台,只授了个文安教谕,别小看这七品的教谕,这可是一县的文化局长,统管各地书院,三年任职,这三年里文安出来的秀才,官做的再大,也得恭恭敬敬叫宁云曦一声座师。

所以这是人脉资源,经营起来人脉,以后会事半功倍。

即便是以后有谁来了沂南做教谕,那也得多多少少给宁家一点面子,这就是官官相护,别小看这点面子,中与不中有时候还真的就差在这一点上。

到了宁云曦儿子这一辈,就更加顺风顺水了,大儿子宁泊轩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也只读了三年县学,就高高中了举人,虽然殿试的时候发挥失常,只中了打车尾的一百一十六名,但那毕竟是进士啊,候补官员,之后就在吏部听差,等着哪里出缺。宁云曦的三弟叫宁云龙,这家伙孔武有力,不爱读书,爱打拳弄棒,儿子也随他,宁云龙的儿子叫宁泊飚,从小就爱打架,性子凶暴,宁家有钱,请了几个有名的武师教授,这小子天生皮糙肉厚,磨了三四年,逢了武科,一去居然畅通无阻,一直干到武进士,实绶霸州巡检。熬了三年,已经转到威麟都司。

而燕伟富已经垂垂老矣,这老头还真耐活,吃得好,穿得好,虽然看不见,却自得其乐,熬死了宁风铭,连宁风铭的大儿子宁云成都死了,现在是宁云成的大儿子宁泊廖。

以前宁运成在的时候,还记得宁风铭的叮嘱,对燕老头恭恭敬敬的敬着,到了宁泊廖这一代就不咋地了,宁家一直是长子长孙掌家,其他支脉再优秀也只有另起炉灶。

就譬如宁风铭的小弟弟宁叄,粘上毛比猴子都精。可还是被分出去,小日子一年不如一年,一辈不如一辈的,不然他也不会刨大哥家的墙角了。刨墙角是假,要救济才是目的。

对自己家兄弟都如此刻薄,那燕伟富的遭遇可想而知了。老头子眼瞎心可亮堂着呢,尤其是那个小孩子给他抓了一只鸟,当做陪伴,燕伟富吐血的心都有。

不是那只鸟不好,而是燕伟富懂得鸟语,这老家伙这么多年也没有全是当猪养,而是把祖传的相术琢磨的更精湛。还有所扩展,譬如就像这鸟语。

其实很自然,一个人如果放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别人说的是听不懂的语言,做的是看不懂的事情,慢慢习惯就会听懂那种语言,学会那种风俗。

那是一只小鸟,比喜鹊小得多,比麻雀大一些,尖尖的长嘴,身子是鹅黄色的,脑壳是红色,当然燕伟富看不到,这小家伙叫声清脆婉转,活泼可爱,来的时候是被细绳子拴住一只脚,燕伟富让人做了一个鸟笼子,很大很大的,解了绳子,让它在里面飞翔。

突然有一天,燕伟富就听懂了叽叽喳喳的含义,那时候他正在吃一只烤鸡,鸡肉有些柴,可能是老母鸡,本来燕伟富的牙齿就不行,早早就掉了大半,只剩下七八颗还松动了。

由于很久没吃到肉了,老头子咀嚼的很香,甚至把鸡骨头都敲开,吸食里面的骨髓。

小鸟欢快的在笼子里面蹦跳,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燕伟富突然就怔住了,开始干呕。吐得那叫一个厉害,估计胆汁都快吐光了。以至于原本就躲着他的几个婆子躲得更远了,还是那个小孩子,不知道脏,把这里打扫了一下,还给燕伟富泡了一壶茶水,当然这时候的燕伟富已经只能喝到茶叶末了,而且还是发霉了的茶叶末。

那个小孩子就是抓鸟的元凶,是宁家别支,说起他爷爷燕伟富知道,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宁叄,宁叄很聪明,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不一样的作为,不过那时候宁家还没有私塾,那时候的老太爷还热衷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地主老财,直到后来的宁风铭才开了私塾。

宁叄是丫头所生,按照他说的,当时没被溺死已经是福分,所以后来就只是宁家一个小挂件,仅仅比奴仆好一些,甚至有时候还不如奴仆,分家以后就更难了,宁叄几乎什么都做过,打坯烧砖,砍柴烧炭,剃头捏脚,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家业,结果因为贪心,私造铜钱,被人举报,连老底都被端了,后来才知道,举报的就是他的便宜大哥,这下子宁叄逮着理了,一有气就喝几口老酒,然后扛着镐头去老宅,不是挖墙角,就是刨树根。

起先宁风铭还有所忌惮,让人给他一袋子米面,一吊铜钱,后来竟成了宁叄赖以生活的工作,这就有点难堪了,宁风铭还是有人情味的,找人狠狠揍了宁叄一顿,三个月下不来地,不过宁风铭扔下了一百两银子。说白了以后一刀两断,两个宁字互不干涉。

和长子长孙的嫡系枝繁叶茂不同,宁叄都是单传,宁叄只有一个儿子宁斗,宁斗和他父亲不同,这孩子老实本分,甚至有些木讷,骨子里固执的要死,也就是俗话说的佞种,倔强。

到了下一辈出生,正好赶上宁云曦回乡替宁风铭守制,古代官宦,长辈故去,就要辞职回乡守孝三年,称为守制。

宁云曦也是宁家最有出息的一个了,那时候宁叄还在,就让宁云曦给孩子取名,借以缓和两家的矛盾。

其实宁叄、宁斗,都是游离在宁家辈分族谱之外的,以前是宁老头排斥宁叄,不认这个儿子,后来是宁叄索性脱离宁家,差点改姓母姓,宁云曦就按照宁家的排辈,雷风云泊,天高地厚,取名宁波远,这可有讲究,这个时代大家族只认三个人,首屈一指的是文圣孔丘,那可是敞开文运的祖师爷,自唐以下,哪个当官的不把孔子当成祖师爷?第二个是武圣关羽,第三个是智慧化身,武侯诸葛孔明,以至于诸葛亮的一言一行都成了榜样,诸葛亮那句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成为无数人的座右铭。宁泊远怎么看都是脱胎于这句。可谓是深坏厚望了。

当然,宁波远也没有辜负这份厚望,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传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