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全新的楼桑村(3)(1 / 1)

加入书签

吃了半碗豆腐花的郑玄赞不绝口,正想要吃第二碗时就被壹乐阻拦道:

“此物需好,莫要贪口,况且后面还有众多美食,此时吃饱了很不划算!”

郑玄哈哈大笑过后接着道:“如果将此道普及民间,豆子的价值就能得到保障,就算不能饱肚子,换换口味还是不错的。”

壹乐正色道:“难以得到的东西人们才会珍惜的,如果像大路货一样送给他们,估计很难传播。”

郑玄点头道:“好像是这个理。”

离开了忙碌的豆制作坊,前行几步闻到了一股奇特的气味。透过围栏郑玄看见一个个大瓷缸堆放在一块大空地上,一个少女看见陌生人走进来,正要出言阻拦,看见随后而至的壹乐就闭口不言继续干活。

壹乐掀开一个瓷缸的纱布道:“此处才是豆子消耗最大的作坊。每个缸里泡着两百斤的豆子,六百八十八个瓷缸。”

郑玄顿时闻到一股酸酸的腐败气味,捂着鼻子问道:“此为何物?气味如此独特。”

那个想要出言阻拦的少女此时走了过来,给两人施礼才道:“告先生知晓,小郎称之为酱油,这坛才刚发酵不久,腐败气味尚未消散,故气味难闻。先生请移步左上角,那里的酱油初步成酱,气味截然不同,甚是香浓。”

看见少女前来介绍,壹乐索性不说话,悠闲的跟在后面。

两人来到左上角位置时,少女已经率先把盖在缸口的纱布掀开,果然一股香浓的气息直钻鼻孔。

少女一边拿长木勺搅动缸里的豆子一边道:“此处的瓷缸是用来晒酱的,为了防止灰尘与蚊蝇才铺一层纱布在缸口,先生您看,这些就是成色的酱油。”

说完就绕了一木勺酱油递到郑玄面前。

郑玄疑惑的看着壹乐,壹乐看着少女,少女领悟的接着说:“先生可以沾点试试味道,酱油与现今的酱作用一样,味道却有云泥之别。”

郑玄这是才用手指沾了点酱油放在嘴里尝了一下,问道:

“女娃读过书?”

少女脸一红道:“回禀先生,小郎讲课时没有限制人员,一有时间女婢便去听课,不敢称之读书,这有辱圣贤书之名。”

郑玄叹气道:“难得难得,一介女婢尚能利用闲暇之时听课读书,刘氏何愁不兴旺。”

壹乐没有听到郑玄在说什么,而是四周观看,今天这小妞有点怪,平时虽然口齿伶俐,今天却有点超常发挥了。

看见围栏角几个窸窸窣窣的身影,壹乐顿时明白过来。看见郑玄正在不断的问话小妞,连忙道:

“酱油最少要晒一年太阳才能出极品,郑公何不先看看其它作坊?”

小妞闻言小郎帮自己解围,立刻施礼告退,继续干活去了。

本来还要多问几句的郑玄也只好作罢,跟随壹乐前去。

马车制作作坊分为三大部分,前部制作车厢,中部制作车辕,后部制作车轮。每一大部分有细分成几个工序,一个人负责一道工序,互不干涉,上一道完成交给下一道工序,直至马车终极体完成。

郑玄唏嘘道:“为器同物着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商君《工律》里的法门,贵派难道与商君有什么牵连不成?”

壹乐压低声音说道:“不瞒您说,根据祖宗口传,商鞅其实就是出自华南师范。”

看见郑玄疑惑之色,壹乐补充道:“小子此时如果已加入儒家,手上的工艺之法自然出自儒家。郑玄大可不必在意此事,商君出自何派其实并不重要,能为民为国务实做事方为好儿郎。”

郑玄不置可否冷冷道:“为了世人,你真能抛弃门派之嫌?”

壹乐躬身一礼道:“如能将我华南师范绝学发扬光大,小子不在乎姓儒还是姓道,假如小子自己有发扬光大的本事,自然不需要依赖他人生存。”

“哎,怎么就出了你这样一个滑头小子呢!”

几辆半成品马车待在边上等待上漆,郑玄走了过去转了一圈,巍巍说道:

“此时老夫算是明白了为何涿县的官道修辑的如此宽大,是为了迎合四轮马车。”

壹乐笑道:“小子已经着手修建由涿县至周边城镇的官道。”

“如此庞大的工事,就算楼桑再富裕也负担不起吧。”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刘氏车。刘氏新式马车真正用途是载货,载货量是旧式马车的三倍之多,而且极为快捷,又安全舒适。天下商贾何其多又何其聪慧,知道怎么做最有利于他们。”

郑玄如芒在背,这样的怪想法居然还是成功之法,之前闻所未闻,被壹乐随意说出来,郑玄感觉自己也被算计一般。

“子干兄把刘氏马车献给陛下,为之打开方便之门也是你算计之中?”

壹乐有些尴尬说道:“本来预备了两辆马车,一辆赠予卢公,最好那辆献给陛下的,无奈洛阳勋贵甚是热情,只好拿赠予卢公的充一下数,不好冷了金主心嘛,卢公的马车随后就送了过去,也没耽搁多少时间,而且连陛下都没有四轮马车的话,估计大伙们都不敢用不是?”

郑玄笑道:“子干兄说言不虚,此子甚是有趣。哈哈!”

当脸皮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基本天下无敌了。

壹乐没有天下无敌的感觉,而是暗暗叫苦,幸亏马车打的是载货的名头,刘宏才得以放过自己,前段时间才从汉律中发现,四轮马车跟汉律是有冲突的,而恰恰载货用途正好填补这一冲突。

没等壹乐过多的思考,郑玄指着一堆光滑的圆形铁棒问道:“这为何物?”

壹乐打开还没安装的车轴盖子,说道:“用一排小铁棒包裹车轴,放入油脂,两者都是光滑的圆棒,转动起来形成相互带动,从而减少磨损,百科全书称其法为轴承。”

郑玄尝试转了几下车轴,发现非常轻便,说道:“老夫虽不懂其中道理,却感慨华南师范秘法之精妙。

无论是农事,还是马车,至少让老夫明白,这些学说利国利民,从今后老夫必定全力支持华南师范的学说。”

壹乐深深施礼谢过郑玄,然后指着一屋工匠说:“士农工商,各安其道,各取所需,天下安也!”

郑玄大笑道:“确实如此!小子就差一个士了吧。”

死猪不怕开水烫,壹乐笑吟吟道:“确实如此!小子就差一个士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出了马车作坊,冒出来几个五六岁的小毛孩,叽叽喳喳在沙地了比划着什么。见到壹乐走出来,一个个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喊道:

“小郎,猪院里那头母猪生了一窝八只崽子。”

“小郎,今天捡了十几个野鸭蛋,简雍哥哥说能孵化出鸭子来。”

“小郎,我会背静夜思了。”

“小郎……”

“小郎……”

远处工匠们面露笑容一边注视着一边手脚不停的干活。孩子们无论怎么放肆,小郎似乎都有足够的耐心包容这些孩子,所以他们很开心很放心把孩子交给小郎教导。

郑玄似乎也很喜欢这样的场面,一边摸着小孩的头,一边询问今天去哪玩了。

只有壹乐阴着脸,冷冷的问道:

“你们今天的课业完成了吗?沙盘呢?竹笔呢?”

小孩们一下子就没了声音,眼珠子东瞧瞧,西往往,看看有谁来打救他们。

倒是郑玄笑呵呵说道:“刘氏家仆会认字的就是这群娃娃吧。”

壹乐道:“正是,加上佃农子弟,一共67人。”

说完便对着刚才说默写静夜思的刘宁说:

“既然你说会默写,沙盘呢?为什么没拿?”

刘宁支支吾吾片刻,最终鼓起勇气,挺着胸膛道:

“沙盘太麻烦了,我们就在沙地上写。”

壹乐瞪了一眼刘宁道:“那你们就在这写给我看,要是写不出来,罚你们抄三字经。”

刘宁紧张的表情立刻放松下来,招呼其他孩子找来竹子,一字排开在沙地上写道:“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迹谈不上工整,一笔一划有模有样。

“写的不错,诗词更不错,让老夫想起在狱中想念家乡的情形,何人所写?”郑玄问道。

壹乐很满意孩子们把课业完成,成就感不断飙升。

“我派师兄李太白所作。”

目送孩子们说说笑笑的离开,郑玄看了许久,直到孩子们身影消失在转角处,才叹息一声道:“都是读书人呀!”

壹乐笑道:“读过书总比没读过书的好,将来学手艺的时候,也比不识字的快。

大汉工匠,农夫就是在吃了不识字的亏,一辈子在一个领域了摸索,累积了许多高光的经验,问及他们怎么一回事,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总说师傅就是这样干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样的传承方式,每一代都是一个新开始,干一年跟干一千年没有区别,最后一样好东西都没留下来。”

郑玄点点头道:“确实如此,言下之意,你培养这些读书人将来不是做学问的了?”

壹乐笑道:“我只管培养,将来他们要做什么应该由他们自己来选择,我的师兄很多都是农夫,工匠和医者,像李太白师兄就是酿酒工匠。”(未完待续,求收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