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送节礼(强推加更)(1 / 1)

加入书签

回到村子,孟蓁先去做了一顿简单但却美味的晚饭。

吃过饭,洗了碗,孟蓁这才拉着苏慎开始分派东西。

村里他们有来往的人家不多,除了郭里正家、郭杨家,孟蓁和苏慎也就只和郭杨的二叔二婶有些许交集,所以孟蓁定下的要送节礼的村里人,目前就只有上述三家。

再有就是镇上聚福德酒楼的老掌柜,虽然对方跟他们的交情大半源于频繁的你卖我买,但考虑到对方一贯的热情态度、公道价格,孟蓁还是决定也给老掌柜送上一份中秋节礼——就当是在拉拢生意伙伴好了。

“郭里正家就给一盒五仁月饼、一盒栗子月饼、一坛酒、一条肉、一斤排骨、一个大西瓜、一筐枣儿、一筐酥梨吧。”

“聚福德酒楼的老掌柜...就给他一盒五仁月饼、一盒枣泥月饼、两只野兔、两只山鸡、两条肥鱼、一筐枣儿、一筐酥梨好了。”

“郭婶子一家对咱们帮助最大,除了特意买给他们的猪蹄子、猪头肉,以及肉铺老板娘给添的那副猪下水,我还打算再给他们两盒月饼、两条猪五花肉、二斤排骨、两个大西瓜、二斤秋李子、一筐枣儿、一筐酥梨、一筐柿子、十尺粗布、一坛子酒。”

“至于郭二叔一家,他们虽然跟咱来往不多,但却也是一家子可交之人,除了剩下的两盒月饼,我打算再给他们一条猪五花肉、一斤排骨。再有就是,咱家的枣子、酥梨、柿子也可以给他们送去一些。”

孟蓁一边自己盘算,一边还跟苏慎念念叨叨。

苏慎觉得这种感觉非常新鲜。

以前他娘也不是没有给亲戚朋友准备过节礼年礼,但这些事情他娘却从来都不给他插手的机会。

别说是像孟蓁这样一样一样说给他听了,他娘连礼单都不肯拿给他看。

虽说他娘确实是一番慈母心肠,不给他看、不让他管完全是因为不想他在这些琐事上头分心,可他后来的经历却让他逐渐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生而为人,光会念书其实真的远远不够。

家逢巨变,他仓皇出逃,后来又被外祖一家出卖,以致于他不得不混入流民队伍,在九死一生的险境当中为自己寻求一线生机。

如果不是他曾跟着父亲学过点儿三脚猫功夫,没有任何武功底子的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如果不是他生来就有一股狠劲儿,能下狠手、敢下狠手。

如果不是他长了一张好脸,在那样的环境下都能靠着那张好脸买来药丸、蹭到食物。

如果不是他后来机缘巧合救了孟蓁一次,后来又屡次得她关照,他哪里还能活到今天?

“你怎么不说话?是有不同意见吗?”孟蓁伸出手,在苏慎眼前晃了几下。

苏慎回神,“没有,你这样安排就已经非常好了。”

顿了片刻苏慎又道:“就是郭婶子家的节礼,我觉得我们可以不要说成全部都是节礼。”

孟蓁秒懂。

如果他们送的这些全部都是节礼,那郭婶子肯定会努力回给他们一份与之价值相当的节礼。

虽说以郭家如今的家境,他们也能出得起这样一份节礼,但孟蓁的本意毕竟是补贴郭家,而不是与他们礼尚往来。

如此一来,她自然不能再让郭婶子回送他们一份价值相当的中秋节礼。

孟蓁略一思忖,“那咱就分成两次把这些东西送去郭家。中秋节的节礼等会儿我就送去隔壁,剩下的那些,就当是他们帮咱俩照看家里、做棉衣棉被,咱们给他们一家三口的谢礼。”

苏慎有不同意见,“你不是还要安置其他东西?郭家的中秋节礼还是我去送吧。”

孟蓁无所谓,“那成,那你现在就给郭婶子他们送过去呗。”

苏慎闻言,拿着两盒月饼、两条猪五花肉和二斤排骨就去了郭婶子家。

郭婶子一家才刚吃过晚饭,此时他们一家三口正待在院子里各做各事。

苏慎并没有进去郭家,在大门口把东西递给郭杨,苏慎就又回了孟家给孟蓁帮忙。

次日一早,三人练过武,孟蓁就又带着自己的两个小跟班上山去了。

这次进山他们并没有走得太远,猎到足够数量的野鸡野兔,孟蓁就又带着他们去了清水河边。

三人用孟蓁提供的老办法网了些鱼,然后三小只就开始分头去送节礼。

苏慎赶着马车去了镇上,除了给老掌柜的一份节礼,孟蓁还临时给他带了一些自家院子里的酥梨、枣子、柿子,让他分给酒楼的账房、厨子、小二等人。

至于郭杨,这黑小子被孟蓁抓了壮丁,孟蓁去给里正家里送节礼,他不仅要帮着孟蓁拿东西,还要帮着孟蓁上树摘果子——毕竟孟蓁可是打算好了,要把自家出产的水果送一些给里正一家尝鲜的。

送完了给里正一家的那份节礼,孟蓁又让郭杨带她去了一趟郭二叔家。

她给郭二叔一家准备的东西并不算多,但临时摘了送来的果子却比送去里正家的还要多了一些。

郭二叔两口子万万没有想到,孟蓁和苏慎居然还会给他们一家送啥子的中秋节礼。

这两口子都是知恩图报的老实人,虽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但在孟蓁离开之前,这两口子却还是把家里最最值钱的东西拿了出来作为回礼。

他们给了孟蓁一包红糖、一袋绿豆、一袋黄豆、一袋花生,除了红糖是郭二婶娘家姐姐送过来的,其他三样则全部都是郭杨的两个堂弟一颗一颗捡回来的。

郭家没有自己的田地,郭二叔每到农忙时节就会去给附近的地主做短工。

地主家的田,可没人会把地里的所有粮食,全都一粒不剩的帮着捡回地主家里。

于是那些收割过的、属于各位地主的肥沃田地,每到秋天就会有附近的小孩儿挎着篮子、提着布袋,一窝蜂似的跑去捡漏儿。

孩子们早出晚归的忙活一个秋天,能够捡回家里的谷穗、豆子、花生也不过就是百八十斤。

有那家境富裕、长辈们又心疼孩子的,家里孩子捡回来的这些粮食,长辈们基本都会留着慢慢做给孩子们吃。

至于家中长辈们比较吝啬,或者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这些孩子们捡回来的“意外之财”,则基本也会被他们的爷奶爹娘拿去换些麦麸、糠皮之类更能填饱肚子、价钱却极其便宜的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