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城乡接合部(1 / 1)

加入书签

要说这起人口失踪案,之所以毫无线索,除了90年代各种侦破技术的匮乏,以及罗天明与一帮效率低下的人共事,无论客观还是主观上,都不利于破案。

此外,野木镇当时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城乡改造阶段。

巨大的推土机、挖掘机、渣土车,正在推倒、拆除、运走这里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各种建筑......

每天叫醒罗天明的,不是闹钟铃响。

而是这些倒塌与再建的噪音二重奏:

“咚!咚!咚!......”这边又成功爆破一栋老房子......

“铛!铛!铛!......”那边又胜利搭建一座新塔楼......

而飘散弥漫的粉尘烟雾,随处掉落的垃圾废物,充斥在大兴土木的如火如荼,在这常是阴天的幕布背景下,更像一幅幅世界在末日崩塌后再度复兴的诡异画卷。

倘若线索就藏匿在某所房子、某条街巷,但它明天就要在时代的进程里,变成一堆破砖烂瓦并转移消失。

就算当时的罗天明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也无法阻止这一切井然有序的发生。

而城乡改造并非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的一次性工程,总是存在先后、快慢、远近之分。

因此在很长时间内,野木镇一直处于城乡接合部的状态。

混乱的棚户区,聚满了来自各地的流动人口......

嘈杂的红灯区,云集了上流社会或底层市井......

破旧的厂房区,供养着随时可能失业的工人......

密集的宿舍区,居住着关系错综复杂的人群......

天堂与地狱,往往只在一墙之隔。

罗天明就游走在这些满目疮痍的繁华废墟中,寻找着和案情有关的蛛丝马迹。

整个破案过程,并非侦探小说那样跌宕起伏。

而是像一潭死水,即便偶尔泛起一汪涟漪,也只是一场虚惊。

比如,局里和各地派出所,经常冒出一些不速之客,或是接到某些人的电话和来信,他们自称掌握一些关键信息。

最终证明,这些人如果不是为了骗取提供线索后的悬赏金,那就可能是纯粹的妄想症或精神病。

而主角光环对这个案子也毫无作用。

即便真相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罗天明也不可能提前知道。

他甚至随时在错过。

或走入一条完全错误的路。

这大概就是真实世界与小说的区别:小说往往提前设定好了结局,一切看似充满玄机,其实只是依照某种逻辑层层展开,聪明的人很快就能猜出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而有句话叫:生活远比艺术来得离奇。

这也是罗天明从来不看小说的原因。

对他而言,现实的荒诞已经足够悬疑,小说的套路却总是乏善可陈。

不过,人的耐心毕竟有限。

久而久之,局里对这件案子不再大动干戈,罗天明也渐渐心灰意冷。

眼目前,进入分局的那些新人,或许能带来一丝希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