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开始变天(1 / 1)

加入书签

第555章开始变天

等到苏牧野能坐起理事,和谈已经进行大半。

苏牧野身为安南边防军参军,又精通南诏话和吐蕃话,责无旁贷掺和进和谈。

每日他都要看许多条疏和传信,有看就要有回复,天天从早忙到晚。

叶凤泠见他一边病着,一边还要处理公务,以至于病情反复、低烧不住,也不跟他吵,叫来洗砚偷偷吩咐。

当晚,苏国公就收走了苏牧野榻上放条疏写字用的小几,还把传送信件的军兵赶出了大门。

苏牧野眯眼瞅叶凤泠半天,玩味一笑,赖赖躺下。

叶凤泠以为这样苏牧野就会踏下心休养了,事实证明,她的想法和小聪明在苏牧野这种资深九转大肠面前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半日,苏国公就接到了圣旨,让他去江北荆州治理水患。

苏国公气急败坏把圣旨摔到苏牧野脸上,怒不可遏:“说,是不是你找人撺掇你皇舅舅下的旨!把我调走,你就又可以随心所欲了!”

明明出京时跟今上和宫里皇太后都打过招呼,自己也算奉旨来救苏牧野,怎么人还没带回去呢,突然莫名其妙让他去治理水患!

苏国公简直想把苏牧野吊起来揍,偏偏忤逆之子根本不怕他,也不在乎他的生气,朝门口他的贴身小厮吩咐道:“快去给父亲收拾行囊,水患乃关乎民生之大计,不可耽搁。”

苏牧野转过脸温温笑开:“父亲别气,此事与我无关,极大可能是怀嘉所为。

我榻上小几都已被您收走,哪里还有地方落笔成书。”

公然把屎盆子扣到三皇子头上,就是因为苏牧野知道,苏国公根本捉不到他动手脚的小辫子,而且不立即回京、参加和谈,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更是今上的想法。

苏牧野不过揣测了一番今上心思,在能起身第一日叫洗砚通过神机影卫传信回京都,正中今上下怀,轻松达到了送走苏国公、自己继续留在西南的心愿。

苏国公攥着圣旨心绪起伏,但他心里也明白过来,今上那边是见苏牧野醒过来没事,又想用苏牧野帮三皇子摆平和谈了。

可以说西南之战不结束,苏牧野就回不去京都;三皇子不做出能给天下人看的成绩,苏牧野就回不了朝堂。

他苏国公百般不情愿又不得不的离开直奔荆州。

临行之际,到底不放心独生爱子,转身叫来叶凤泠嘱咐了一车的话。

送走苏国公,叶凤泠就被苏牧野要求搬进他的房间住,美其名曰,贴身小厮就是要贴身日夜服侍。

洗砚内心吐槽,公子这是又要作妖了啊,国公爷一走,就开始折腾,最妙的是,叶三小姐不怒不急,一脸笑眯眯的搬行李,怪哉。

拉叶凤泠入屋后,苏牧野得寸进尺,提出叶凤泠要跟他同塌抵足而眠,叶凤泠送给他凉凉一眼,半阴不阴笑道:“你差不多得了,名医说了,你的伤,看着好的快,实际上得养好久。

原来胸口的伤、臀上的毒,都没彻底好利索,这次被万里噬魂香一催,你的气脉、精血都受损严重。

若不想将来于子嗣有碍,劝你平心定气安分养病。”

可叹叶凤泠,为及时遏止苏牧野那些乱七八糟的有颜色想法,连“有碍子嗣”四个大字都搬出来了。

苏牧野眉头蹙起,这事是他忽略了,难道真的……自己目前不太行?

他决定暗地派洗砚去问问江湖名医,此事不可小视。

苏国公前脚走,三皇子一听到信儿,眨眼便杀回了民居,同时随三皇子来的,还有王宇庭和贺梦棠。

贺梦棠扮作王宇庭的小厮,跟来看叶凤泠。

不提两个姑娘说什么知心话,三皇子和王宇庭带来了不少关于和谈的关键信息。

南诏、吐蕃虽然愿意和谈,但贼心不死,军队一直没有完全撤回到国朝边界之外,隐隐有和谈不成功、举兵再战的意思。

同时,西北传来捷报,安西边防军兵压吐火罗,直逼番波斯国国都,歼灭番波斯国军队八万余,擒获俘虏近一万人。

番波斯国的萨瓦克日子不太好过,国内反战呼声越来越高,从宫廷到萨瓦克就快顶不住压力了。

据说德者被传回国都,忙于应对萨瓦克内部动荡。

另外国朝京都,也正在变天。

太子卖官鬻爵的事被江南学子爆出,恰在当时,冒出一位来自兴城的布衣秀才勇敢上书,直言自己被兴城知府林申陷害入狱,被判流放,后经江湖人士救助,得以重返京都,向今上言明此事。

布衣秀才还道,林申不仅用假文书蒙骗一城百姓,更残忍害死了兴城唯一的廪生,只为掩藏假文书一事。

此案一出,举国哗然。

太子头顶储君位岌岌可危,拥趸大难临头各自逃寻生路。

今上连夜召集旧臣重臣入宫问话,比较离奇的是,二皇子冯怀信也被召入了宫。

原来,那位兴城布衣秀才就是被二皇子亲自送到的今上面前。

今上询问各位臣子意见,众人不敢多言。

今上面无表情,看不出他到底想如何处置太子。

只不过,今上当着几位重臣面问二皇子,为何留兴城布衣秀才到此刻才送进宫。

二皇子冷冷清清回答,因为他一直不能确定兴城布衣秀才所言到底是真是假,若是诬陷之言,他不敢给今上和太子找麻烦。

今上回过头问众臣是否相信这个回答。

要是还看不出来今上的意思,这些臣子就白混朝堂那么多年了,赶忙应声相信。

之后,关于太子的处置依旧像一只悬在半空的靴子,没落到地上。

但追随太子多年的一些旧臣兵将,陆续被撤、调职位,太子一派党羽江河日下,分崩离析之象已成定论。

就在苏牧野醒来那几日,又一则消息传出,太子通敌卖国,与番波斯国萨瓦克暗中接触,倒送国朝军务消息不说,还背地里为萨瓦克在国朝多城制造爆炸惨案穿针引线、提供庇护。

这个消息比太子卖官鬻爵引发的震动更大,简直像往沸水里放一枚冷炭,泛起巨大民愤。

证据由正在西南边境奋勇杀敌的左威卫明威将军谢静风提供,来自于南诏军营的军务往来信件,乃被南诏、吐蕃高层亲笔证实。

铁证当前,便是魏皇后、秦国公等人都无法再为太子求情,今上望着在紫宸殿前跪地反省三天三夜的太子,无动于衷。

他已经给过这个儿子太多次机会,更为了平息此子心中多年积怨,亲手推开了另一个儿子,可结果这个儿子还是做出了一件又一件离谱离德的事。

今上拿起亲手写好的圣旨递给身边宫侍,道:“先念给他听听,明日辍朝,直接宣旨。”

圣旨很短,意思清晰,废太子、日后另择储君,封大皇子冯怀禹为东阳王,择日搬出皇宫。

不提废太子一事在京都城内外、国朝上下引起轩然大波,西南民居内,苏牧野懒洋洋听完三皇子忧心忡忡的话后,撩动眼皮,望着三皇子问道:“怀嘉对于大殿下被废一事有何看法?”

三皇子面色绷起,俯着眼无限哀落:“骨肉能几人,年大自疏隔。

性情谁免此,与我不相易。

那毕竟是我长兄,我欲上书一封,请父皇再行斟酌。”

三皇子的话叫王宇庭盯他半晌。

苏牧野欣慰点头,总算三皇子没有滥好心说出还相信大皇子的话气死他。

苏牧野同王宇庭短暂地对视一眼,又转去问三皇子,谢静风对于此事是如何跟三皇子解释的。

那些举报大皇子为番波斯国萨瓦克做事的信件,可是被谢静风在三皇子眼皮子底下秘密送去今上御案上的。

三皇子低声:“静风没多说,只告诉我,此事关乎西北、西南战事,关乎数以万计百姓生计,晚一日告诉今上,国朝就多一日危险,边境上就会多死许多战士和百姓……经过独龙涧一役,我心愧疚难安……”

仅西南一战,就死伤无数、白骨累累,若算上西北,三皇子不敢想。

如果说,出京都之前,他对江山和百姓的认识还停留在纸片墨迹,此刻已全然不同。

上位者一句话,落上沃野千里,便是一座座大山。

圣明之君对于一个国家,实在太过重要,父子情、手足情,略显单薄脆弱。

……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三皇子脑子里闪过这句话。

作为一个同长兄差了近十岁的弟弟,在他记忆里,父皇总是很忙,母后也没多少耐心。

是长兄,不管出于讨好父皇、还是真心喜爱幼弟,事事带着他。

二哥跟表哥一起玩,长兄便带着拖油瓶一样的他,宠爱他、骄纵他,不厌其烦教他读书、带他玩耍。

这篇诗句就是长兄一字一字带他背诵下来的:“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一朝一夕,岁月脉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兄不再如幼时那般看他,从什么时刻起,长兄变得越来越陌生……

从小根植在三皇子心里的想法,便是长兄会是皇帝,自己当王爷。

所以他可以轻松玩闹、可以气定神闲。

但是长兄竟然变成了这副样子……对自己来说,一切来的太快,众人对自己的态度变化太大,叫他手忙脚乱又无法坐视不理。

青年英俊的面孔绷得快要撕裂般,手紧紧握拳,筋脉嶙峋跳跃,他快速转头离开,剩下王宇庭同苏牧野商议安南边防军中要务。

王宇庭颇有感触:“想不到三殿下是这种性子。”

苏牧野哂笑不语。

三皇子出来一趟,看来真是好事,看过万里江山百态人生,悟出道理千条,再回京都,多半能走出稚嫩幻梦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