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麓(1 / 1)

加入书签

楚王后轻装简行的这次入晋,似乎不为外人所知。

晋国的态度似乎也并没有太多转变,反而亲赵的倾向更加明显。赵国本想联姻,谁料到晋国火速迎娶了蓝田君,把这个天底下仅存不多的王后位置给占了。

但晋国并没有因此疏远赵国,在国书通信上显得很积极,也终于腼腆的开了口,问赵国要起了东西。

赵国不但不因此远离,甚至大喜过望。

就怕晋国是啃不动的骨头。

显然晋国对赵国有需求,却也有估计,只要赵国满足晋国的要求,那么联手的事也不是不能细谈。

晋国所要的,一是马种,二是铁矿。

赵国本就是铁矿非常丰富的国家,在侵吞魏国之后更是,晋国盛产煤炭,却铁矿不足,此次讨要铁矿,必定与打造兵武有关,但晋国却也明示,如果给予这两样东西,从成周借道,那是绝对可以商议的。

甚至赵国还听闻,楚王后思念家乡却不被楚王允许回去探亲,而晋国知晓此事后与楚国关系日益恶化……

但赵国也知道,如果单从成周城内外渡河,效率太慢,也很容易被掐断,他们要晋国捐赠船只,在成周附近架六座渡桥,由赵国亲自验收后,通过渡桥与成周城,一同渡河。

晋国稍作犹豫,再两封国书来往商议之后,同意了这个要求。

赵国从上党一代,将马种与铁矿运入,而晋国对于做渡桥一事轻车熟路,仅仅十五日,就搭建好了六座渡桥。赵国派来检验渡桥的不是别人,正是宫中颇为受宠的巨鹿君。为了表示敬重,晋王也派狐氏兄弟二人先去相迎,随着巨鹿君监工督查。

巨鹿君检查的事无巨细,甚至连铁索连接处,都命人细细查探了一番。

狐氏俩兄弟都是面上都和气温柔,也跟他一一说明。巨鹿君却留了个心眼,此次前来,就是带着不少兵马来的,就是为了防止晋国再做手脚。

往前数个两三百年,谁也不会有这样的提防,但到了如今,谁要是不提防,都让人觉得背后有诈了。

每一条渡桥有两三百人把守,重要的不是守住,而是看管。

巨鹿君这才带着车队施施然的走了,下一步再来这里的,就该是万千大军了。

巨鹿君才刚走,狐笠似乎水土不服又是病重,他甚至认为自己命不久矣,旧虞本家一时大乱,他便带着低低,管不上成周这些大事,先回了旧虞。

晋王倒是对他的病也算体谅,明明大事当头,还是让他回了旧虞。

这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赵国。

赵国大军如期而至,那头,晋国上党地区的军队,也收到了铁矿与种马,但因种马护送困难,或许需要不少士兵跟着送至晋国中部的马场。

关于赵国落魄了的传言,传遍天下,但当赵国的军队拔营至成周一带的时候,每一个晋国士兵都对那传言产生了怀疑。赵国军队步伐划一,兵甲整备,甚至连马匹都皮毛油亮,看起来似乎还是那个震慑北方的赵国——

这到底是赵国被逼的南下求生,还是两个大国早已做好准备的一场大战?

如果是后者,晋国卷进去还能有善终么?

每一个晋国士兵,都在想这个问题。

当赵国的军队一部分通过成周的时候,赵国倒是表面一团和气,还想搞个赵晋一家亲军营联谊活动似的,但晋国并没显出当初晋楚结盟的样子,反倒对赵国有所避让。

赵国发现和气不起来就也算了,反正各取所需。

一切计划顺遂进行,赵国渡河的速度比想象中更慢,几日过后也不过才有民兵和军人两万人左右通过了成周,到南地扎营。而雪也渐渐开始消融,偶尔下起的小雪更像是,在沉沉不肯亮的黎明中乱洒,守卫成周的晋国将士仍在初春惫懒的睡眠之中,却忽然听闻到城墙头的号角与敲鼓声。

这声音已经许久没有响过了,晋国士兵忽然惊坐起,冲出营帐,却有些蒙了。

不对,这能是谁来攻打?难不成是楚国?

但却见成周城内乱坐一片,火海四起,城墙上甚至不停地朝内飞下箭雨,刚出了自己的营帐,转身就看到营帐被扎成了刺猬,细雨配上火海,竟还有人朝城墙下的驻防地带,扔起点燃的柴薪,柴薪遇上薄水,将灭未灭,黑烟滚滚,一时间竟连冲来的人是敌是友都看不清楚。

能这样进攻成周的,怕是只有赵国了!

可虽说借道成周城,但是并不打开城门,只让赵国利用城外官道、航路与渡船,赵国何以攻城?

但此番进攻之下,明显是有赵人在深夜中涌上了城墙,甚至有意误吹号角,乱打鼓语,搞得城内士兵惊惶不堪,一片混乱。

而城门似乎也在里应外合之下被打开,北侧靠河,南侧却有大量已经渡过黄河的赵国士兵,反涌进城中,意图攻下成周!

当赵国骑着高头大马杀入城中时,晋国士兵对成周城防的信赖也崩塌,他们再无信心,本来就被赵国这几日的治军所震慑,再加上最重要的城门都被破了,晋国士兵守城也没有意义。

而且这座成周城修建不过两年多,哪里有什么生在这里养在这里的百姓,更多的都是修船的工匠与游走的商人,他们见到城破,最早乘着各自的船只逃走。

又加之狐氏兄弟不在,城守不知所踪,赵国的猛攻之下,晋国士兵大乱,竟打开北侧城门,也通过水路慌忙撤逃。

赵国在天色大亮之前,就占据了这座之前久攻不下的成周城。

或死或逃,这座崭新坚固的城,留给了赵国。

但遥遥听到这消息的舒,却拊掌点头。

所谓遥遥,却也不算遥远。

舒正住在旧虞狐氏的祖宅内,毫不介意的占据了主屋,听着消息来报,散座在凭几中,道:“都逃走了?

“死伤也不少,但大部分还是按照原计划逃走了。”师泷道:“这样……真的好么?”

舒:“只要是与赵国合作,他们都会这么做。要让他们费力攻城,我们也死伤惨重,不如先借他们一步。但成周城内既没有存量,因旧成周城外早砍伐了太多树木,他们连柴薪怕是都很难找到,我倒看他们能在这座城守多久。”

师泷:“那我们要现在对渡桥动手么?”

舒:“还不着急。他们如今拥有了成周,才肯真的派大量士兵渡河。且他们他们紧缺船只,不把这渡桥上的大船拆了就不错了,更不会有时间和能力去再修建渡桥。”

师泷:“关于渡桥的计谋,果然是荀、闻喜君所说?”

舒托腮笑道:“自然是。但其中细节,很难讲述。毕竟要骗过巨鹿君,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既然要真的设局,这个网就要兜的足够大。秦璧哪里有什么消息?”

狐笠道:“王后说——”

舒抽了抽嘴角:“叫她秦璧就是,别王后王后的。我听着不习惯。”

狐笠笑了笑:“秦璧说,果然检验过,有不少铁矿混着石块,而且马群的质量并不高。但还是佯装派大量人马护送回晋国中部。但秦璧说,看赵国对周围树木的砍伐,她认为赵国即将设立大营且准备对上党一代进行反攻。”

舒往后仰去,笑道:“果然。上党高地的易守难攻可是天下闻名,上党人能数百年屹立不倒,也正是因为如此。晋国从这一侧奇袭,又付出了血的代价才拿到了上党郡,就是为了这一天。这一把离邯郸不远的剑,可算到了出鞘的时候了。上党遇上秦璧,身旁又有最了解晋军的人辅佐,又加之赵国与秦璧的仇恨……”

她说罢,忍不住笑起来:“我很好奇呢。没见过她大杀特杀,这次我给她兵马军饷,倒想看看闻名天下的蓝田君的本事。”

也不知道是否是南河来过一趟,或许也是晋楚之间的再度交好,使得晋国君臣上下,都显露出几分晦暗一扫而空的轻快与自信。

而狐氏兄弟退回旧虞,也不过是为了给成周的战败创造机会罢了。

狐笠病重显然是没有的事儿,他气色比之前好许多,甚至也开始活络的多走动起来。而兄弟俩对于回到家乡都有些兴奋,狐笠甚至披发登朝,而狐逑也换了套颇为亮眼的紫色衣衫,眉眼里都写满了高兴,小朝会的时候望着舒直笑。

舒真想问他在笑什么。

等到这一堆事儿处理完,舒又给楚国那边写罢国书,等师泷亲趣÷阁誊抄润色过,她才松了肩膀说散了。

她本来想让狐逑等等她,但当着狐笠,又总感觉不太好开口——

毕竟狐笠已经不是第一次拿促狭的目光看她和狐逑了。舒还逼问过狐逑,问他是不是跟他哥哥说起了她的性别,把狐逑急的差点跪地上发誓没说过。

难道她就这么明显?

干嘛一个个都用那种眼光看她。

她觉得自己虽然不算英武,但也是翩翩君子,看起来也像那种……闷骚型的。怎么感觉就没有一个人相信她作为男人,而且还能够征服秦璧呢?

等舒走出主屋的时候,果然看到狐逑在花园里等着。

花园里杂草也不少,但列国中都不太修剪花园,顶多种些花树果树,铺几条小路,青苔杂草也有趣味。狐逑果然是在家中放松不少,这会儿等着她的时候,还在拨弄屋檐上垂下来的迎春花,狐家养猫儿也不少,几只在花树下窜过,未必识人,但是识鞋,看鞋且知三六九等的猫儿没臊似的翻身过来,露着肚皮掸玩狐逑的衣摆。

这一幕倒是让舒觉得很少见,也很新奇。

她穿的鞋更好些,才走过去与狐逑搭话,猫儿立马过来,用尾巴勾着舒的裤腿走。

舒蹲下去抚猫,仰头道:“你刚刚笑什么呢?”

狐逑摘下两三朵小黄花来,往猫头脸上扔过去逗猫,笑道:“瞧见你穿的这样平常,还坐在我家中,总感觉很有意思。你倒是没有不适应,觉得我家里如何?”

舒环顾:“确实祖上富得流油啊。云台太正经了,你们家的格局很有意思,我挺喜欢的。”

狐逑:“要不我带你走走?”

舒将猫抱起来:“行啊。你原先住哪儿?我也想去瞧瞧。”

另一头,狐笠也引着一位友人往内宅走:“你要还住以前那边?”

师泷顿住脚步,满脸戒备:“那儿是不是太偏远了,我怕大君找我,我来不及回应。”

狐笠有些憋笑,后来还是放下衣袖,笑叹道:“那屋子用来堆杂物了,本想给你收拾出来,但你也不是当年人了,如今贵为相邦,怕觉得那屋子太狭小。当时确实——我家里有点不识人,安排你住的那么远,实在是连点做人的礼节都不知道。”

师泷觉得他这样说也不太好:“不管怎么说,那时候……还是要谢过你。”

狐笠养的稍微有些精神,颧骨也显得不那么尖锐,笑起来的时候,眉心一道细细的竖纹也松不开:“啊,说来,杞姑容你还记得么?我找到他了。”

师泷又站住了脚步,有些吃惊:“杞君?!那你……他如今在何处高就?你是还与他通信么?”

狐笠轻轻叹气:“我知道你怎么想,但我与他也不是当初那样了……他、他过的很不好。而且,他现在在齐太后身边。”

师泷微微一愣。

狐笠:“你记没记得,我还总夸他眼睛,总是含情带笑,多好看,十几岁的时候,我就记得他的眼睛了。可是……他现在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